成语拼音:qì rú bì xǐ
成语解释: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
成语出处:林语堂《谈中西文化》:“所以他们看得出中国诗文的好处,而我们反自己看不见弃如敝屣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毫不可惜
繁体字形:棄如敝屣
英文翻译:to reject something as if it were worthless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敝:1.破旧;破烂:敝衣。舌敝唇焦。2.谦辞,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姓。敝处。敝校。3.衰败:凋敝。经久不敝。
屣:鞋:弃之如敝屣(扔掉它如同扔掉破旧的鞋)。
"弃如敝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扔掉破鞋一样抛弃",用来形容毫不可惜地舍弃事物。比如同事小张最近把前任送的礼物全都打包扔了,朋友问起时他摆摆手说:"这些东西现在看着就心烦,当然是弃如敝屣。"
在职场中也常见类似场景。某科技公司去年高价购入的服务器设备,今年发现性能跟不上需求,管理层开会时直接拍板:"这些旧设备维护成本太高,该弃如敝屣时就别犹豫。"这种决策背后,往往藏着效率优先的商业逻辑。
问:这个成语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答:它揭示了一个残酷但现实的生存法则——当事物失去利用价值时,人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就像我们会定期清理衣柜,把变形褪色的旧衣服打包捐掉,本质上都是价值判断后的选择。
最近帮表弟搬家时发现,他收藏了整整三箱中学课本。我指着泛黄的教材开玩笑:"这些'老古董'还不弃如敝屣?"他却认真地说:"每本书都记着当年的笔记,舍不得。"这个反例恰好说明,情感价值有时能超越实用主义。
问: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理解这个成语?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仅是物品,连知识技能都在加速折旧。就像十年前人人追捧的Flash设计师,如今这个职业几乎消失。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舍弃机制"推动着技术革新,比如数码相机淘汰胶卷,本质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老一辈常把"东西没坏就别扔"挂嘴边,而年轻人更倾向"断舍离"。这两种态度没有绝对对错,关键要区分"敝屣"到底是真废物,还是承载特殊意义的载体。就像爷爷那件补丁摞补丁的中山装,对家人而言就是活着的历史书。
问: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被弃的"敝屣"?答:持续更新知识储备就像给鞋子换底。认识位50岁的会计大姐,原本打算退休,后来自学Python做财务分析,现在反而成了公司香饽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新旧,而在于能否与时俱进创造新可能。
下次整理房间时,不妨拿着物品多问句:"这件东西现在能为我创造什么价值?"但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格外谨慎——有些看似无用的老交情,可能在你低谷时反而成为救命绳索。毕竟,人性价值不像商品那样容易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