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ī zhēn fǎn pǔ
成语解释:见“归真反璞”。
成语出处: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繁体字形:歸真反朴
英文翻译:return to original purity and simplicity
归:1.返回:归国华侨。无家可归。2.还给;归还:物归原主。3.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殊途同归。千条河流归大海。把性质相同的问题归为一类。4.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5.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这些东西归你。6.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7.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8.姓。
真:1.真实(跟“假、伪”相对):真心诚意。千真万确。去伪存真。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真的。2.的确;实在:时间过得真快!。“人勤地不懒”这话真不假。3.清楚确实:字音咬得真。黑板上的字你看得真吗?4.指真书:真草隶篆。5.人的肖像;事物的形象:写真。传真。6.本性;本原:返璞归真。7.姓。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朴:[pǔ]没有加工的木材,比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piáo]姓。[pò]朴树,落叶乔木。果实近球形,橙色。树皮光滑,灰褐色,可作造纸原料。[pō]〔朴刀〕古代兵器。一种双手使用的像大刀的刀,刀身较大刀窄长,刀柄较大刀稍短。
“归真反朴”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剥去浮华的外壳,回归最本真的状态。就像小王把网红滤镜照片删光后说:“这些修图软件让我忘了自己笑起来有虎牙的样子”,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卸下伪装,直面真实”。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归真反朴吗?”看看老张家的故事就明白了。当邻居都在换智能门锁时,他坚持用传统钥匙:“指纹识别可能失效,但钥匙转动时的咔嗒声让我安心。”这种选择不是守旧,而是对事物本质价值的清醒认知——技术便利不该剥夺人与物品的真实连接。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这个概念更具现实意义。我注意到身边朋友开始流行“买豆子自己磨咖啡”,这比外卖现成的拿铁多了筛粉、注水的过程。有位咖啡爱好者说得好:“看着热水慢慢渗透咖啡粉,比三十秒拿到成品更有活着的感觉。”这种慢节奏的仪式感,正是归真反朴在现代生活的变体。
关于这个成语有个常见误解:返璞归真等于倒退吗?观察儿童教育领域会发现答案。某幼儿园取消电子课件后,老师带着孩子们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字。有位家长感慨:“我儿子现在分得清梧桐叶和银杏叶了,以前对着屏幕认植物,他总说都是‘绿色的’。”这说明回归本质不是否定进步,而是找回被科技稀释的感知力。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城市青年开始热衷种菜。阳台上泡沫箱里颤巍巍的番茄苗,承载的不仅是食品安全焦虑。就像办公室白领李姐说的:“看着种子破土而出,比完成KPI更让我心跳加速。”这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向往,或许就是钢筋森林里的归真反朴。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每次路过老式理发店,总能看到大爷们排队等着5元一次的剃头服务。没有会员系统,不用扫码预约,老师傅的推子声和客人的家常话织成细密的网。这种场景让我相信,越是朴素的交互,越能抵御时间的冲刷。当世界加速向前时,或许我们需要学会适时踩下归真反朴的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