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i shí ér jǔ
成语解释:待:等待;举: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再采取行动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繁体字形:待時而舉
英文翻译:Do it later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哎哟,说到“待时而举”这个成语,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有点文绉绉,其实说白了就是“看准机会再动手”嘛!比如你朋友想创业,但市场行情不稳,他决定先观察半年再行动——这不就是典型的“待时而举”吗?这时候有人要问了:“等这么久,不怕错过风口吗?” 害,风口常有,但准备不足硬冲反而容易翻车啊!就像钓鱼得等鱼咬钩了再拉竿,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想跳槽涨薪,但简历投了几个月都没回音。他干脆报名学编程,半年后技能提升了,正好赶上行业缺人,工资直接翻倍。“为啥非要等半年?早跳槽不行吗?” 你品,你细品——没金刚钻揽瓷器活,磨刀不误砍柴工嘛!我个人觉得啊,现在社会总鼓吹“快速成功”,但有时候像老农种地似的,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时候到了自然丰收。
不过话说回来,“待时而举是不是等于躺平?” 这误会可大了去了!你看过冲浪没?运动员不是傻站在板上,而是不断调整姿势等着浪头来。我表哥去年炒股,天天盯盘但按兵不动,等大盘触底才重仓入场,结果赚得盆满钵满。所以说啊,等待本身就是种动态准备,跟躺平完全两码事。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老祖宗的智慧真不是盖的。就像我家楼下煎饼摊大爷,学生上学时他多备鸡蛋,白领上班时加火腿肠,不同时段卖不同套餐。“这不就是商业版的待时而举吗?” 要我说啊,时机就像公交车,错过这班还有下班,但口袋里总得准备好零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