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成语解释: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繁体字形:待時而動
英文翻译:bide one 's time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哎,说到“待时而动”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让人干等着吗?其实不然!咱举个例子——比如老张想跳槽,但行业寒冬来了。他既没急着投简历,也没躺平摆烂,反而报了三个技能培训班。“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你懂的,后来经济回暖,他带着新技能直接拿下了涨薪50%的offer。这不就是标准的待时而动?
那问题来了:这和“守株待兔”有啥区别?嘿,问到点子上了!待时而动讲究的是边准备边观察。就像炒股高手王姐,大盘震荡时她天天研究财报,但账户愣是半年没操作。等政策红利一释放,她咵嚓全仓杀入,赚得盆满钵满。这可比光坐树下等兔子机灵多了吧?
有人可能要杠:这年头节奏这么快,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要我说啊,火候不到,揭锅必糊。你看那些创业公司,急着扩张的把钱烧光,反而那些稳扎稳打的,像字节跳动当年蛰伏做算法推荐,后来不就成了短视频霸主?时机这玩意儿,就跟蒸馒头似的,得看准了气儿才能掀锅盖。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考验这种智慧。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疫情期间别人都在蹭热点,她闷头整理了三年的素材库。等大家审美疲劳时,她突然推出系列深度访谈,直接杀出重围。所以说啊,待时不是躺平,而是把弓拉满。就像打王者荣耀,技能CD的时候走位躲伤害,冷却好了才能一套带走嘛。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人生很多事就像赶公交车。你拼命追可能错过,但要是提前查好时刻表,带本书在站台等着,车来了从容刷卡——这不比跑得气喘吁吁体面多了?待时而动的精髓,说到底就是把焦虑换成筹备,把慌张换成观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