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è bù dài shí
成语解释:谓时间紧迫。
成语出处:《天雨花》第21回:“刻不待时遭大祸,叫我三人那里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刻不待時
英文翻译:Never wait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克”。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刻不待时”这个成语,你听过吗?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但它和“刻不容缓”类似,都强调行动要快、不能拖延。比如公司突然接到客户投诉,负责人说:“这个问题刻不待时,必须今天下班前解决!”——这时候如果拖到明天,客户可能就流失了。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为什么还要强调‘刻不待时’?”其实正因为信息爆炸,机会稍纵即逝。就像直播带货时,主播喊“最后3件库存”,观众如果犹豫几分钟,商品可能就被抢光了。这种场景里,“刻不待时”不是制造焦虑,而是提醒我们抓住关键时机。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物业发现水管爆裂,维修师傅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现场。他说:“抢修刻不待时,多耽误一小时,整栋楼的居民都得停水。”这里既没有夸张的紧迫感,又清晰传递了“优先级”的概念——有些事情,确实排在待办清单的第一位。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把“立即行动”等同于“草率决定”。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比如医生面对急诊病人,确实需要“刻不待时”地抢救,但术前依然会快速而严谨地评估方案。这说明,高效决策不是鲁莽,而是在有限时间内做出最优选择。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智慧的地方在于“待”字。它暗示时间不会等人,但人可以选择主动追赶时间。就像农民抢在雨季前收割庄稼,学生赶在截止日前提交论文,这种带着预见性的行动力,往往比事后补救更有价值。
下次当你遇到需要快速响应的事情时,不妨想想“刻不待时”这个词。它不是催你盲目加速,而是帮你识别哪些事情值得优先投入精力。毕竟,生活就像赶高铁——错过检票时间,再快的速度也追不回那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