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àng
  • y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é yì wàng yán

成语解释:(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得意忘言

英文翻译:have a tacit understanding

得意忘言的意思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忘:忘记:喝水不忘掘井人。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成语评论

哎哟,这个“得意忘言”的成语可真是有意思啊!咱们先来掰扯掰扯它的字面意思。说白了,就是明白了某个道理或者感受到某种意境之后,反而觉得语言表达不出来。比如你看到一幅绝美的山水画,憋了半天只能说“绝了”,这时候是不是有点“得意忘言”那味儿了?

那问题来了:啥时候用这个成语最贴切呢?举个栗子啊!老王平时话痨一个,结果在书法展上盯着作品看了半小时,最后蹦出一句:“这字啊……妙不可言。”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得意忘言”吗?有些东西啊,真不是靠嘴皮子能说明白的。

再比如朋友间那种默契。上周小李跟老张说:“帮我带那个啥……”老张二话不说递来杯奶茶加双份珍珠。这种时候根本不需要完整句子,这不正是“得意忘言”的精髓嘛!要我说啊,现代人天天叭叭地发消息,反而把这种心领神会的乐趣给弄丢了。

不过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文艺场景?非也非也!团队合作里也常见这情况。比如程序员阿明跟产品经理对需求,两人拿着流程图比划几个手势就达成共识,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状态,用“得意忘言”来形容准没错。要我说,职场上能达成这种默契的团队,效率绝对蹭蹭往上涨。

最后提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聊天不都爱甩表情包吗?有时候收到个精准的表情,真比打几百字管用。你说这是不是新时代的“得意忘言”?反正我觉得吧,语言虽然重要,但能超越语言的共鸣才最打动人。就像吃火锅辣到说不出话,但竖大拇指的那个瞬间,啥都不用说了,懂的都懂。

得意忘言的造句

  1. 造句 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特别好,总是得意忘言。
  2. 造句 意在言外,得意忘言,不以词害意。
  3. 造句 他通过“得意忘言”的方式解决了“言”与“意”之间存在的矛盾。
  4. 造句 在庄子那里,“得意忘言”中的“意”,既可以指对象难以言说的精微意义,也可以指向形而上的“道”。
  5. 造句 魏晋玄学的“得意忘言”论对我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6. 造句 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洩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
  7. 造句 平日里相互间得意忘言,困难时相互依偎。
  8. 造句 两人目光中似乎有一种得意忘言的默契。
  9. 造句 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是和庄子完全相同的。
  10. 造句 沩山在得意忘言这一点上跟庄子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