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ǒu
  • yīng
  • x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é shǒu yīng xīn

成语解释:见“得心应手”。

成语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各种技艺等

繁体字形:得手應心

英文翻译:Handy

得手应心的意思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成语评论

哎呦,今天咱们聊聊“得手应心”这个成语,说白了就是“熟练到不用过脑子也能做好”。比如老王修自行车,闭着眼睛都能把链条装回去,邻居看了直呼:“你这手艺真是得手应心啊!”

这时候有人可能嘀咕了:哎,这成语和“熟能生巧”有啥区别?其实啊,区别就在“得手应心”更强调身体和思维的同步——就像打游戏时手指比脑子反应还快,唰唰两下通关,队友直接给你竖大拇指!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美刚开始学做红烧肉,手忙脚乱差点烧糊锅;现在呢?左手颠勺右手撒调料,嘴里还能哼着歌。同事尝了直夸:“你这厨艺真是得手应心!”瞧见没?从菜鸟变高手的过程,就是让动作和直觉拧成一股绳。

话说回来,怎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老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二舅当了一辈子木匠,有回跟我说:“你以为我闭着眼睛雕花是玄乎?那都是被刨子磨破三十双手套练出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是不是不用苦练了?我的个人看法是:工具再智能,核心技能还得自己消化。就像用计算器按加减乘除是快,但心算能力照样能让你在关键时刻快人一步——这就是“得手应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最后给大家划重点:无论是学新技能还是做老本行,把刻意练习变成肌肉记忆,让大脑和双手达成默契配合。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怕摔跤,等真正骑顺了,迎面吹来的风都是自由的。保持这股子热情,多积累实战经验,嘿,早晚你也能混成个“得手应心”的狠角色!

"得手应心"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