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i cái bào qì
成语解释:犹言德才兼备。材,才能;器,器度。
成语出处: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匦使》:“东曰延恩匦,怀材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懷材抱器
英文翻译:Cherish one's aptitude
怀:1.胸部或胸前:掩着怀。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2.心怀;胸怀:壮怀。襟怀。3.思念;怀念:怀乡。怀友。怀古。4.腹中有(胎):怀胎。怀孕。5.心里存有:怀恨。不怀好意。少(shào)怀大志。6.姓。
材:1.木料:木材。树木已经成材。2.原材料;资料:钢材。教材。3.人的资质能力:因材施教。4.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抱:1.用手臂围住:母亲抱着孩子。2.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听说你抱孙子了。3.抱养(孩子):这孩子是抱的,不是她生的。4.结合在一起:大家抱成团,就会有力量。5.心里存着(想法、意见等):青年人都抱着远大的理想。对他的这种决定,许多人抱有看法。6.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抱草。两抱粗的大树。7.孵(卵成雏):抱小鸡儿。抱窝。
器:1.器具:瓷器。木器。铁器。器物。2.器官:消化器。生殖器。3.度量:器量。4.才能;人才:大器晚成。5.器重。
提到"怀材抱器"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剧里那些佩剑执卷的读书人。但你知道吗?这个词其实藏着两个层面的智慧。"怀材"是说肚子里要有真才实学,"抱器"则强调手里要掌握实在本领。就像咱们小区里那位会修水电还会教钢琴的张师傅,既懂得生活窍门又保持着艺术修养,这才是现代版的"文武双全"。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络时代知识随手可得,还有必要强调怀材抱器吗?"去年我参加创业者交流会时发现个有趣现象:那些既懂技术又了解市场的团队,存活率比单一技能团队高出三倍。就像智能手机不能只有处理器没有摄像头,当代人的竞争力也需要软硬件的协同升级。
在科技公司做HR的朋友跟我分享过真实案例:有个程序员在项目攻坚期主动学习产品设计,后来他开发的工具因为更贴合用户习惯,直接让部门效率提升40%。这种持续积累、主动突破的状态,恰似成语里说的"器随身转,材随境生"。
值得注意的是,"怀"和"抱"这两个动作暗含动态过程。我认识位退休教师,六十岁开始学视频剪辑,现在成了老年大学的网红讲师。他常说:"知识就像活水,既要在心里养着,也得掏出来用用。"这种认知打破了我过去对"才能"的静态理解,原来持续输出才是最好的保鲜方式。
或许有人疑惑:"普通人如何开启这种成长模式?"有个简单办法值得尝试:每月设定"输入输出对等计划"。比如读两本书的同时,至少完成一篇读书笔记或实践报告。就像健身需要饮食与锻炼配合,知识积累也需要吸收与转化平衡。
观察身边的实干家们会发现,真正践行"怀材抱器"的人往往带着种从容气质。他们不会焦虑于"怀才不遇",因为随时准备好的"器"就是底气。这种状态让我想到竹子生长——前三年在地底默默扎根,一朝破土便势不可挡。
在这个跨界融合的时代,或许我们该重新解读这个成语。它不再是古代文人的专属标签,而变成每个普通人的成长指南。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定期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也该保持版本迭代。毕竟,真正的才华永远不会过时,只会以新的形式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