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àn jiǔ tān bēi
成语解释:恋:爱慕不舍;杯:酒杯。形容好酒贪杯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水仙子·遣怀》:“嘱咐你休恋酒贪杯,到那里识些廉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好酒的人
繁体字形:孌酒貪桮
英文翻译:Love wine and drink
恋:1.恋爱:初恋。失恋。恋人。2.想念不忘;不忍分离:留恋。恋家。恋恋不舍。3.姓。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杯:1.杯子:茶杯。杯盘狼藉。举杯痛饮。2.杯状的锦标:银杯。奖杯。捧杯。夺杯。3.姓。
小明最近总被朋友调侃“恋酒贪杯”,到底这个词用在哪里合适?比如公司年会上,他端着红酒杯四处碰杯,明明脸都喝红了还喊着“再开一瓶”,这时候同事就会摇头:“你这恋酒贪杯的毛病该改改了”。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成语中的“恋”和“贪”究竟传递了什么信息?“恋”字凸显了情感依赖,像对待恋人般难以割舍;“贪”字则暴露出无节制的索取心态,二者叠加生动描绘出对酒精的非理性沉迷。
为什么说“恋酒贪杯”不单指爱喝酒?看这个场景:张叔每天晚饭必喝半斤白酒,老伴劝他体检发现脂肪肝也不听。这时候邻居会说:“老张这是恋酒贪杯不要命啊”。此处成语已超出字面意思,映射出对健康隐患的漠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心理需求的缺口——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借酒社交,酒精成了填补情感空洞的临时粘合剂。
在茶馆听评书时,说书人这样用这个词:“那员外恋酒贪杯二十载,终把家业败了个精光”。这里引发新思考:长期酗酒究竟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从家财散尽到信誉破产,成语像面放大镜,照见沉溺享乐带来的系统性崩塌。但换个角度看,适度饮酒本是生活情趣,关键在把握“贪”与“适”的界限。就像端午节喝雄黄酒驱邪,重阳节饮菊花酒祈福,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饮酒场景反而增添了生活意趣。
有年轻人在同学聚会时说:“我可不敢恋酒贪杯,明天还要汇报项目”。这句话藏着现代人的生存智慧——既享受当下欢聚,又保持对未来的掌控力。这提示我们:成语的警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鲜活,但它不应成为道德批判的工具,而是自我觉察的镜子。就像咖啡爱好者每天喝三杯拿铁不算“贪杯”,重点在于行为是否影响了正常生活轨迹。
观察身边的真实案例会发现,真正符合“恋酒贪杯”定义的人,往往存在认知盲区。比如总说“喝酒活血”却无视医嘱的王伯伯,或者声称“应酬需要”而夜夜宿醉的李经理。这些案例都在提醒: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时,本质是在讨论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有趣的是,现在有些品酒师虽然天天接触美酒,却因其专业素养避免了“贪杯”状态,这说明主观意识才是决定行为的关键。
最后看这个改编的寓言:森林里猴子偷喝猎人酒壶醉倒被擒,老猴子叹息:“贪杯误事啊”。故事虽简单,却揭示动物本能与人类成语的奇妙共鸣。或许成语的价值,就在于它用四个字浓缩了跨越物种的生命教训。下次举杯时不妨自问:此刻的饮酒是锦上添花,还是饮鸩止渴?答案不同,行为自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