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ǎng ruò gé shì
成语解释: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锦帆集·天池》:“屏山献青,画恋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马首红尘,恍若隔世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巨大变化
繁体字形:恍若隔世
英文翻译:as different as if a lifetime had passed
恍:1.恍然:恍悟。2.仿佛(与“如、若”等连用):恍如梦境。恍如隔世。恍若置身其间。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隔:1.遮断;隔开:隔成两间房。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2.间隔;距离:隔两周再去。相隔不远。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提到"恍若隔世"这个成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场景?或许是在某个春日的午后,无意间翻出童年日记本,泛黄纸页上的字迹竟像是来自另一个时空。这种时空错位的恍惚感,恰如成语本身传递的意境——仿佛被无形的时空幕布分隔,眼前的现实与记忆中的画面产生奇妙的叠影。
举个具体例子:张明在海外工作十年后回到家乡,发现儿时玩耍的稻田变成了商业广场,巷口的老槐树换成了智能充电桩。他站在崭新的玻璃幕墙前喃喃自语:"看着这些变化,真是恍若隔世。"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城市更新、科技发展、个人成长都在不断制造着这种时空疏离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同样的地点会让人产生恍若隔世的感受?究其根本,这种体验源自对比产生的认知冲击。就像把二十年前的按键手机和现在的折叠屏放在一起,材质、功能、审美的巨大差异会瞬间唤醒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这种对比越强烈,"隔世"的错觉就越明显。
在我的观察中,现代人产生恍若隔世感的频率明显增加。这不仅因为物理环境的变化加速,更源于信息时代的认知迭代。记得2008年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时,谁能想到如今连买菜都能刷脸支付?这种技术爆炸带来的体验断层,让五年时间就能产生过去需要半辈子才能积累的"隔世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时空疏离感未必是消极的。就像翻开老照片时的会心一笑,恍若隔世的体验往往包裹着成长的惊喜。当李奶奶用视频通话看到海外重孙时,既感慨"现在的科技真像变魔术",也欣慰时代给予的这份温暖连接。新旧交替中的怅惘与期待,或许正是这个成语最生动的注脚。
站在长江入海口,望着万吨货轮驶过曾经的渔村码头,忽然明白"恍若隔世"不仅是回望过去的滤镜,更是丈量发展的标尺。那些让我们产生时空错位感的变迁,何尝不是文明进步的具象化表达?当未来的某天回望此刻,或许我们正在经历的每分每秒,都将成为他人眼中的"隔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