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ǎng rú gé shì
成语解释: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卷:“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巨大变化
繁体字形:怳如隔丗
英文翻译:as if a generation had passed
恍:1.恍然:恍悟。2.仿佛(与“如、若”等连用):恍如梦境。恍如隔世。恍若置身其间。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隔:1.遮断;隔开:隔成两间房。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2.间隔;距离:隔两周再去。相隔不远。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恍如隔世”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时间或环境的剧烈变化带来的陌生感。比如,一位老人回到儿时住过的老宅,发现曾经的稻田变成了高楼,街坊邻居早已搬离,忍不住感慨:“这里的变化太大,真是恍如隔世啊!”
为什么会用“恍如隔世”表达这种感受?人的记忆往往与空间、气味、声音紧密相连。当熟悉的事物被彻底改变,大脑会因“记忆锚点”的消失而产生割裂感,仿佛过去的场景属于另一个世界。比如有人十年后偶遇初恋,对方的外貌、性格都已改变,脱口而出的“你变得我快认不出了”背后,正是这种时空错位的体验。
在科技领域更容易观察到这种现象。十年前人们还在用翻盖手机排队买火车票,如今刷脸支付、智能家居已成日常。有网友调侃:“每次整理旧物看到MP3和纸质地图,都像在考古,简直恍如隔世。”这种对比既凸显了进步速度,也映射出人类对变化的复杂情绪。
如何看待这种时空错位感?我在旅行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古城墙下的咖啡馆里,年轻人用平板电脑临摹古建筑素描。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反而消解了“恍如隔世”的疏离感。或许我们不必执着于“过去VS现在”的对比,就像老照片泛黄的边缘能为数码相册增添质感,时代的层叠本身就在创造新的美学。
最近遇到个暖心案例:某社区把拆迁的老街门牌号铸成铜板,镶嵌在新广场的地面上。带着孙子散步的老人们指着编号说:“瞧,这就是奶奶以前开杂货铺的地方。”此刻的“恍如隔世”不再是怅惘,反而成了连接代际的时光胶囊。变化从未停止,但人类总有办法让记忆找到新的栖息地。
下次当你产生“恍如隔世”的感叹时,不妨把它视作生活赠送的“时间书签”。它提醒着我们:每个此刻都在成为历史,而每个未来都藏着重新解读过去的机会。正如潮水冲刷沙滩会抹去脚印,却让贝壳在阳光下闪耀出新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