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ǒng
  • hòu
  • p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ǒng hòu wú píng

成语解释:怕以后没有个凭证。旧时契约文书的套语,常与“立次存照”连用。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文书,与“立此存照”连用

繁体字形:恐后無凴

英文翻译:There is no guarantee

恐后无凭的意思

恐:1.害怕;畏惧:恐慌。惊恐。有恃无恐。诚惶诚恐。2.使害怕:恐吓。3.恐怕:恐难胜任。他不出席恐有原因。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凭:1.(身子)靠着:凭几。2.倚靠;倚仗:这事儿能不能办成,就全凭你了。3.证据:凭据。文凭。不足为凭。4.表示凭借、根据:凭票付款。凭经验判断。劳动人民凭着智慧和双手创造世界。5.姓。6.无论:凭你跑多快,我也赶得上。

成语评论

恐后无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和“空口无凭”类似,意思是光靠口头承诺容易引发争议,需要有实际的证据或行动来支撑。比如朋友借钱时说“下个月一定还”,但如果没有任何借条或转账记录,时间久了双方可能因为记忆模糊而产生矛盾。

那这个成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其实它探讨的是信任与责任的平衡。比如职场中,老板说“完成这个项目就给你升职”,但如果没有任何书面约定,员工可能会担心承诺落空。这时,“恐后无凭”提醒我们:重要的约定需要落实到具体形式,既保护自己,也让对方更重视承诺。

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道理?举个例子,家长和孩子约定“每天玩手机不超过1小时”,如果只是口头要求,孩子可能觉得规则可以随意打破。但如果把约定写在家庭公约里,甚至设置屏幕使用时间,执行效果会好很多。这就是用实际行动让“恐后无凭”变成“有据可依”。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人和人之间不能单纯靠信任吗?我的观点是,信任需要积累,而凭证能加速这个过程。比如租房时押金收据、工作中项目进度表,这些都不是为了怀疑对方,而是帮双方明确责任边界。就像红绿灯的存在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让交通更有序。

现代社会中,电子记录让“恐后无凭”有了新解法。微信聊天记录、邮件确认函甚至区块链存证,都在用技术手段解决传统信任难题。下次重要沟通时,不妨加一句“我把重点整理成邮件发您确认”,这样既专业又避免了后续误会。

最后想说的是,凭证意识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就像播种时需要留下种子标签,丰收时才不会搞混品种。当我们养成“重要事项留痕”的习惯,人际关系反而会更轻松——因为清晰的规则,永远比模糊的猜测更能带来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