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hòu wú dé
成语解释: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成语出处:我当着你大奶奶、姑娘们替你赔个不是,担待我~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醉酒
繁体字形:酒后無惪
英文翻译:liquor talks mighty loud when it gets loose from the jug
酒:1.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如葡萄酒、白酒等。2.(Jiǔ)姓。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朋友聚会时老李喝多了,突然指着同事小王鼻子骂"你上次报销单肯定作假",全场鸦雀无声。小王涨红着脸攥紧拳头,要不是被人拉住差点动手。这种酒后揭人短处的行为,正是"酒后无德"的典型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酒精会让人变得口无遮拦?其实酒精会抑制大脑前额叶功能,这个区域负责理性判断和社交约束。就像电脑防火墙被关闭,平时藏在心底的猜疑、不满会不受控地冒出来。有次公司聚餐,平时文静的会计张姐三杯下肚,竟然当众抱怨经理偏心,第二天红着眼眶给所有人道歉。
更棘手的是,有些"酒后无德"会升级成肢体冲突。去年小区篮球场,两个喝多的邻居为停车位争吵,最后演变成拳脚相加,双双进了派出所。这种案例提醒我们:酒精不是遮羞布,失态行为造成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换个角度看,适度饮酒也能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关键在把握分寸。我有个做销售的朋友,每次应酬前都会给自己定"三杯原则",既保持微醺的松弛状态,又守住言行底线。他说这招让他既谈成生意,又没闹过笑话。
观察发现,现代社会对"酒后无德"的容忍度正在降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清醒社交",以茶代酒照样谈笑风生。这种变化挺有意思,说明大家开始意识到:真正的亲密不需要借助酒精,克制反而能赢得更多尊重。
遇到朋友酒后失态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先确保安全,隔天等对方清醒了再沟通。上周同事酒后说了伤人的话,第二天我给他带了杯蜂蜜水,半开玩笑地说"昨天那出戏挺精彩啊",他马上主动道歉。这种方式既维护了关系,又传达了底线。
说到底,酒品见人品可能有些绝对,但确实反映了自我管理能力。就像开车要系安全带,举杯前也该系好"言行安全带"。毕竟,醉酒时脱口而出的话,往往是清醒时压在心底的刺。与其事后补救,不如平时就勤于沟通,及时拔掉这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