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ēn wēi bìng zhuó
成语解释: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所用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恩威並著
英文翻译:Co authored by Enwei
恩:1.恩惠:恩德。恩深似海。他对我有恩。2.(Ēn)姓。
威: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并:[bìng]1.合在一起:归并。合并。把三个组并成两个。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并蒂莲。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3.表示不同的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两说并存。相提并论。4.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你以为他糊涂,其实他并不糊涂。所谓团结并非一团和气。5.并且:我完全同意并拥护领导的决定。6.用法跟“连”相同(常跟“而”、“亦”呼应):并此而不知。并此浅近原理亦不能明。[bīng]山西太原的别称。
著:[zhù]著作:名著。译著。[zhuó]1.同“着1”(zhuó)。2.同“着2”(zhuó)。[zhe]同“着”(·zhe)。
哎呦,说到“恩威并著”这个成语,说白了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既能让人心服口服,又能镇得住场子。你比如说《三国演义》里头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段儿——马谡丢了街亭,按军法必须砍头,但诸葛亮又是亲自祭奠又是照顾他家人,这不就是典型的“恩威并施”吗?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这不矛盾吗?”其实啊,恩是立人设,威是守规矩,两者配合才能既得人心又不乱套。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现在公司里的小主管,月底业绩好的同事给发奖金、请吃饭,这叫“施恩”;但要是有人天天迟到早退,哪怕业绩再好也得按制度扣钱,这就是“立威”。有人可能会嘀咕:“这不是双标吗?”嘿,还真不是!恩威的关键在于规则透明——大伙儿都知道红线在哪儿,做得好有糖吃,踩雷了别喊冤,这才是公平的管理艺术。
不过依我看啊,现在有些年轻人把“恩威并著”理解得太死板了。就像上周邻居家教育孩子,娃考试进步了奖励游乐园,偷玩手机就收走平板,结果孩子反而跟爹妈赌气。这事儿让我琢磨:恩威这事儿得讲究火候,就像炒菜得看食材下锅时机。奖励要真心实意,惩罚也得让孩子明白是为他好,要是搞得跟交易似的,那味儿可就变了。
话说回来,历史上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明朝海瑞当县令那会儿,既敢把宰相家的恶仆抓来打板子,又会自掏腰包给穷苦百姓修水渠。老百姓背后都叫他“海青天”,这不就是恩威两手抓的活教材吗?这时候可能有杠精要问:“难道不会得罪权贵吗?”您别说,海瑞后来还真被贬过官,但人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恩威不是讨好所有人,而是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争取最大公约数。
说到底啊,不管是带团队、管孩子还是处人际关系,恩威并著就像骑自行车——往左偏了加点恩,往右倒了扶把威。关键得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别把套路当万能公式。就像我老家卖烧饼的老张头,平时给熟客多撒芝麻是情分,但谁要插队绝对不给好脸,这分寸拿捏得,街坊邻居没一个不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