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è yī cū shí
成语解释: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繁体字形:惡衣麤食
英文翻译:Bad clothes and rough food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粗:1.(条状物)横剖面大(跟“细”相对,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嗓门儿粗。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粗瓷碗。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儿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粗人。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哎,你听说过“恶衣粗食”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穿得破、吃得糙,形容生活条件差。比如老张退休后搬到乡下,每天粗茶淡饭、布衣草鞋,邻居都说他“活得像苦行僧”,他却乐呵呵道:“这叫恶衣粗食,心里清净!”——你看,人家压根不觉得苦,反而把简朴当修行呢!
等等,为啥有人主动选择这种生活?其实啊,答案就藏在心态里。就像小王刚毕业时工资低,天天泡面配榨菜,衣服全靠二手市场淘。但他总念叨:“恶衣粗食怕啥?攒钱买书考证书才实在!”果然三年后升了主管。这说明啊,物质条件差未必是坏事,关键看你怎么用它当跳板。
不过你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谁还稀罕吃苦?嘿,还真别说!我认识个博主专门拍“极简生活”视频,穿补丁衣服、吃野菜团子,粉丝却蹭蹭涨。人家对着镜头说:“恶衣粗食不是穷,是主动给生活做减法嘛!”这角度够新鲜吧?要我说啊,现在人反而在物质过剩里找回了这种智慧。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老家二婶。她总把旧衣服改造成围裙,剩饭做成创意菜,逢人就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恶衣粗食的老话可藏着环保经呢!”你听听,连老一辈都能玩出新花样。所以说啊,这成语早不是“穷困潦倒”的代名词了,倒像是种生活态度的选择题。
最后唠叨句个人看法:咱们现在总被消费主义带着跑,偶尔试试恶衣粗食,反而能看清真正需要啥。就像爬山穿旧运动鞋比皮鞋舒服,煮碗阳春面比外卖吃得舒坦——简单日子过好了,照样能咂摸出甜味儿来。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