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è yán lì cí
成语解释:中伤辱骂的言辞。
成语出处:宋·王观国《学林·冰》:“愈独判二年,日与宦者为敌,相伺候罪过,恶言詈辞,狼藉公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惡言詈辭
英文翻译:Abusive words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詈:骂:詈骂。詈辞(骂人的话)。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哎哟喂,今儿咱聊聊“恶言詈辞”这种带刺儿的成语用法。先问个实在的:啥叫“恶言詈辞”啊?说白了就是骂人不带脏字但句句扎心的损话嘛!比如老张跟邻居吵架,蹦出一句“您这眼神儿比显微镜还尖,咋不去科研所发光发热呢?”——您品,这可不就是典型的阴阳怪气型恶言?
这时候可能有老铁要问了:“这种话听着不痛快,为啥还有人用呢?”嘿,问得好!其实这玩意儿就跟吃辣椒似的,有人图个痛快,有人纯属习惯。比如电视剧里常有的桥段,大反派斜着眼说:“您这脑子转得比生锈的轴承还慢。”表面看是嘲讽对方笨,实际上是想在气势上压人一头。
再举个栗子您就明白了。前两天菜市场大妈跟摊主较劲:“您这韭菜新鲜得都能参加选美了!”这话乍听像夸人,仔细一琢磨——韭菜选美不就是说老得打蔫儿吗?您瞧瞧,汉语的杀伤力全藏在这拐弯抹角里头了!不过说实在的,我倒是觉得这种表达方式跟打太极似的,伤人于无形,还不如直接说“韭菜不新鲜”来得痛快。
话说回来,咱们老祖宗留下这些成语真有意思。就像“指桑骂槐”这招,简直就是职场必备技能啊!同事小王开会时说:“某些人做报表的速度,蜗牛看了都得喊师傅。”这明摆着是暗讽别人效率低,但您要较真儿吧,人家还能装无辜:“我又没点名道姓!”您说气人不气人?
不过咱得往好处想,恶言詈辞用好了也能当防身术使。隔壁李婶教育闺女就挺逗:“找对象别光看脸,有些人的心眼儿比蜂窝煤还多孔!”这话既押韵又传神,比干说“小心渣男”生动多了。所以说啊,语言这把双刃剑,关键看使剑的人怎么耍。您要问我怎么看?反正我宁愿当个直来直去的二愣子,也不想当说话带钩子的文化人儿!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儿:语言暴力就像钉子钉木板,就算拔出来了痕迹还在。下次想怼人的时候,不妨试试“您这个思路真够别致”这种中性词,既表达了态度,又不伤和气。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