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è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成语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表情
繁体字形:惡言厲色
英文翻译:with a severe countenance and a harsh voice
恶:[è]恶劣;坏:恶习。恶意。[wù]讨厌;憎恨(跟“好”hào相对):好恶。深恶痛绝。[ě]1.[恶心](ě·xin)2.有要呕吐的感觉:胃里不舒服,一阵一阵地恶。3.厌恶;令人厌恶:这种丑事,让人恶。你别在这儿恶我了。4.揭人短处,使难堪:他太抠门儿,得找个机会恶恶他。[wū]1.同“乌2”。2.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啊,这是什么话)!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厉:1.严格:厉行节约。2.严肃;猛烈:正言厉色。雷厉风行。3.古又同“砺”。4.古又同“疠”。5.古又同“励”。6.古又同“癞(lài)”。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哎呦喂,这“恶言厉色”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说话又凶又冲,脸色还跟欠了钱似的。举个栗子,老板开会时突然拍桌子吼:“这报表谁做的?小数点都能抄错,脑子进水了?”——你瞅瞅,这语气配上黑脸,活脱脱一个“恶言厉色”现场教学。
有人可能问:“为啥要用这种伤人的沟通方式呢?”嘿,其实多半是情绪上头了。比方说老妈发现儿子考试作弊,气到手指发抖:“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撒谎还脸不红心不跳!”——你看,明明是担心孩子走歪路,结果话到嘴边就成了带刺的榔头。
不过咱得琢磨琢磨,恶言厉色真能解决问题吗?隔壁老王的故事就特典型。上个月他跟邻居因为停车位吵架,张口就是“眼瞎了看不见黄线啊?”,结果对方直接报警处理。您瞧,本来能好好商量的事儿,硬生生被火药味给点炸了。
这时候可能有老铁要杠了:“有时候不凶点镇不住场子啊?”这话倒也没错,但得看场合。好比教练训练运动员:“这动作再做错十遍,明天全队加练两小时!”——严厉归严厉,但人家目标明确不含人身攻击,这跟纯粹发泄情绪的恶言厉色可差着十万八千里。
要我说啊,说话带刺就像往水里扔石头,水花溅得再高,最后沉底的还是石头本身。前阵子帮朋友调解家庭矛盾,那丈夫开口就是“你除了会花钱还会干啥”,我赶紧打圆场:“咱换个说法,比如‘这个月开销有点超,要不一起看看账单?’”您猜怎么着?火药味立马降了三分。
说到底,沟通这事儿讲究个“把话摊开了揉碎了说”。就像剥洋葱,虽然过程可能让人流眼泪,但总比拿刀直接切省力气。下次要是火气上涌,不妨先咽口茶,把“你怎么这么笨”换成“咱再试一次,我陪你捋捋步骤”——您试试,保准比恶言厉色管用十个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