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n nàn xiāng sǐ
成语解释: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患难相死
英文翻译:To die in adversity
患:1.祸害;灾难:患难。水患。防患未然。2.忧虑:忧患。患得患失。3.害(病):患病。患者。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傩”。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患难相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它的核心其实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谊。比如古代故事里,张三和李四本是陌生人,但在一场洪灾中,张三冒着生命危险把困在房顶的李四救了下来。事后李四说:“你若遇险,我拼了命也要护你周全。”这就是典型的“患难相死”——危险面前,人反而能突破利益计较,用行动证明情义的价值。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以命相护”的精神吗?其实换个角度看,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微缩版”的患难相死。比如同事熬夜帮你修改项目方案,朋友在你生病时跨城送药,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本质上都是“困难时刻主动分担”的体现。它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那份“我陪你扛”的默契,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温暖的底色。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打动我:2021年郑州暴雨时,一家包子铺老板打开店门收留了三十多个陌生人,还免费提供热水和充电。当记者问他原因时,他说:“谁还没个难处?要是今天换成我被困,肯定也希望有人伸手。”这种将心比心的朴素逻辑,恰恰诠释了“患难相死”在现代社会的新形态——不必真的以命相抵,但那份“见难就帮”的本能反应,依然在传承着成语的精神内核。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品质正在消失,但我反而观察到年轻一代的独特表达。比如大学生自发组建“校园急救队”,网友通过社交媒体为陌生人筹集医药费。这些行为虽然不叫“相死”,但本质上都是突破个人利益、主动承担责任的表现。就像成语故事里的主角们,他们最初也没想过当英雄,只是遵从了内心最本真的善意。
最后想说,理解这个成语不必拘泥于字面的“生死”。当朋友失业时你主动借出生活费,当邻居独居老人需要买菜时你顺手帮忙,这些日常细节里都藏着“患难相守”的智慧。它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恰恰是在相互扶持中越扎越深。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本质上是对“人为何需要共同体”最生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