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àn
  • nàn
  • g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àn nàn yǔ gòng

成语解释: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繁体字形:患難與共

英文翻译:come toge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

患难与共的意思

患:1.祸害;灾难:患难。水患。防患未然。2.忧虑:忧患。患得患失。3.害(病):患病。患者。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与:[yǔ]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5.姓。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yù]参与:与会。[yú]同“”。

共:[gòng]1.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2.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3.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4.总计,合计:共计。总共。5.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共產党”的简称。[gōng]1.古同“”,恭敬。2.古同“”,供奉,供给。

成语评论

患难与共”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吧:比如地震后,邻居们挤在临时帐篷里分享食物和水,有人主动帮老人找药,有人轮流守夜照顾孩子——这种不分彼此、共同面对困境的场景,就是患难与共最生动的写照。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互相帮忙吗?和普通助人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共”字,它强调的不仅是帮助,更是双方在艰难中形成命运共同体般的默契。

职场中是否也存在患难与共?去年朋友的公司遭遇资金链断裂,管理层集体降薪50%,普通员工反而主动提出暂缓发薪。令人惊讶的是,三个月后公司扭亏为盈时,老板不仅补发了工资,还给每人发了股权。这种上下同欲的凝聚力,远比合同上的条款更有力量。这让我想到:利益共享容易,风险共担才是真考验。

有人质疑现代社会还有真正的患难与共吗?去年郑州暴雨时,我看到便利店老板打开仓库让路人避雨,陌生人手挽手蹚过齐腰深的积水。这些画面印证了我的观点:灾难像块试金石,总会激发出人性中最温暖的微光。当代人虽然习惯了独善其身,但骨子里依然保留着守望相助的基因。

为什么说患难与共是双向奔赴?想起老家发洪水那年,表哥划着木盆救出对门独居的张奶奶,后来表哥儿子考学时,张奶奶把祖传的砚台送给了他。这种跨越代际的情感回馈,比即时交易更触动人心。它提醒我们:共患难时播下的种子,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开花结果。

个人认为,现代人更需要主动创造“微型的患难与共”。比如创业团队通宵改方案时的相互打气,驴友登山遇险时的彼此照应。这些缩小版的共同经历,就像社会关系的黏合剂,让萍水相逢变成过命之交。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生死考验,但生活中总有需要搭把手的时刻。

说到底,患难与共的本质是破除心理防线。当两个人都放下计较得失的心态,把“我”变成“我们”,再大的困难也会在并肩作战中显露出突破口。就像暴雨中的伞总会向对方多倾斜几度,这种下意识的让步,才是人际关系最珍贵的润滑剂。

患难与共的造句

  1. 造句 千难万险中得来的东西最为珍贵,患难与共中结下的友谊必将长驻你我的心间。
  2. 造句 患难与共的婚姻是旅游鞋,它看上去奇特,穿上去灵巧。其最大的特点是历经风雨泥泞也不会脱帮掉底,且只要穿上就总是和脚抱得紧紧的。因此,越是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越是显出其耐用合脚的特征。
  3. 造句 他们患难与共,是一对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4. 造句 他们是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5. 造句 他俩是一对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
  6. 造句 他们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好兄弟。
  7. 造句 望着曾经患难与共的老战友,爷爷老泪纵横。
  8. 造句 他们俩是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9. 造句 他们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妇。
  10. 造句 即使他日我功成名就,也绝不会忘记曾经患难与共的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