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shì jué sú
成语解释: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成语出处: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驚丗絶俗
英文翻译:shock the common customs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大家常说"惊世绝俗"这个词,究竟什么样的表现才配得上这个评价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某位普通中学老师自费创办流动图书馆,用三轮车载着两千册图书走遍山区学校。这看似平常的举动,为什么会被媒体称为"惊世绝俗"?其实关键在于他突破了"做好事就要有条件"的世俗观念,用最朴素的方式实现了教育公平。
让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十五世纪。当达芬奇在《蒙娜丽莎》嘴角画上那抹神秘微笑时,同时代的画家都在规规矩矩描摹宗教题材。为什么这幅肖像画能惊世绝俗?因为它打破了当时艺术创作的条条框框,用创新的晕染技法和人性化表达,让呆板的宗教绘画突然有了温度。
有个疑问:惊世绝俗必须是大人物才能做到吗?杭州有位退休老裁缝,二十年如一日用边角料制作公益童装。当记者问起初衷,老人笑着说:"就想证明碎布头也能变宝藏。"这种颠覆"慈善需要大投入"的朴素智慧,不正是平凡生活中的惊世绝俗吗?
在科技领域,马斯克回收火箭的创举起初被专家嘲笑"违反常识"。但正是这种突破行业常规的思维方式,让航天发射成本降低了十倍。这里藏着个思考题:惊世绝俗的创新往往诞生于对"行业常识"的大胆质疑,这种特质该如何培养?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过分追求"惊世绝俗"的标签效应反而容易迷失本质。就像那位山区教师说的:"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不需要被神化。"真正的惊世绝俗,或许就藏在突破惯性思维时的那份纯粹里——既不需要刻意标新立异,也不必强求世人认可。
最后看个反常识案例: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为无印良品设计的极简包装,当初因"过于朴素"遭经销商反对。但正是这种去除冗余的设计哲学,反而让品牌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脱颖而出。这提醒我们,有时候打破常规不需要添加什么,做减法反而能创造更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