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shì dào míng
成语解释:欺:欺骗;世人:指当时的人。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欺丗盗名
英文翻译:deceive the public so as to build up a reputation
欺:1.欺骗:自欺欺人。童叟无欺。2.欺负:仗势欺人。欺人太甚。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欺世盗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它指的是用欺骗的手段骗取世人的信任,盗取不属于自己的名誉。比如有人通过伪造学历、夸大成就,把自己包装成“专家”,实际肚子里没几两墨水——这就是典型的欺世盗名。
为什么有人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捷径思维作祟。比起脚踏实地积累实力,编造光环似乎能更快获得关注。就像前些年某“青年科学家”被曝论文造假,实验室数据都是凭空编造的,但靠着这些虚假成果,他确实在短期内拿到了科研经费和社会赞誉。
这种行为真能长久吗?有个真实案例可以参考。2016年某网络大V自称“国学大师”,靠着抄袭古人诗句、杜撰历史故事收获百万粉丝。结果被专业学者揭穿后,不仅账号被封,连之前接的商务合作都要赔偿违约金。时间就像筛子,迟早会把伪装者筛出去。
我发现现在社交媒体上的“人设崩塌”事件,十有八九都和欺世盗名有关。有人可能会说:“包装自己不算欺骗吧?”但包装和造假之间有条清晰的红线。比如化妆是包装,拿着别人的照片假装是自己就是欺骗。关键看是否建立在事实基础上。
普通人在生活中怎么识别这类行为?教大家个简单方法:查证关键信息。遇到自称“十年经验”的理财顾问,可以要求看从业资格证;碰到标榜“祖传秘方”的养生专家,不妨问问具体药理原理。真正的实力派从来不怕追问细节。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信息透明度提高,欺世盗名的成本正在变高。最近注意到很多网络平台开始上线“资质认证”功能,学历、职业证书都能在线查验。这种技术手段就像照妖镜,让虚假人设无所遁形。虽然完全杜绝很难,但至少给诚实者创造了更公平的环境。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与其费尽心机盗取名望,不如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就像种果树,虽然要等三年才结果,但长出来的每个果子都实实在在。这个时代确实存在浮躁之气,但时间最终会奖励那些愿意沉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