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ě rén zhù mù
成语解释: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吸引人的注意
繁体字形:惹人注目
英文翻译:attract attention
惹:1.招引;引起(不好的事情):惹事。惹祸。惹麻烦。2.(言语、行动)触动对方:不要把他惹翻了。这人脾气大,不好惹。3.(人或事物的特点)引起爱憎等的反应:惹人注意。惹人讨厌。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注:1.灌入:注入。注射。2.(精神、力量)集中:注视。注意。3.用文字解释字句:注解。批注。4.用来解释字句的文字:附注。脚注。5.记载;登记:注册。注销。6.旧时赌博所下的钱:赌注。孤注一掷。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提到“惹人注目”,很多人会联想到色彩斑斓的广告牌或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明星。这个成语究竟该怎样正确使用?它和“引人注目”有什么区别?我们通过具体例句来解析。
“商场门口新开的奶茶店用彩虹色霓虹灯装饰,在整条街上显得特别惹人注目。”这个例句展示了成语最典型的用法——形容事物因独特外观或鲜明特征吸引他人注意。值得注意的是,“惹”字带有主动招引的意味,比单纯的“引人注目”更强调主观意图。
有人问:惹人注目是否只能形容视觉冲击?其实不然。“实习生小张在会议上提出突破性方案,专业见解同样惹人注目。”这个例句证明,出众的才能或言论同样适用。成语使用范围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广,关键在于突出“主动吸引关注”的核心含义。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过度使用会削弱表达效果。比如“她每天都穿得惹人注目”就显得刻意,若改为“她今天的水晶礼服在晚宴上格外惹人注目”就更精准。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更适合描述特定场景下的突出表现,而非持续状态。
常有人混淆“惹人注目”与“引人侧目”。前者多含褒义,后者常带贬义。例如“他的夸张举动引得路人侧目”暗示行为不得体,而“科研团队的新发现惹人注目”则充满积极意味。这种细微差别需要结合语境仔细体会。
如何让表达更生动?可以尝试组合使用。“博物馆将文物投影到建筑外墙上,光影交错间,古老文明以现代科技焕发新生,这般创意着实惹人注目。”通过细节描写增强画面感,既准确使用成语,又丰富了语言层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能惹人注目的往往是那些兼具独特性与价值感的事物。就像夜空中的北极星,它的耀眼不在于亮度,而在于为迷途者指明方向。这或许就是这个古老成语带给现代人的新启示——吸引目光只是开始,创造价值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