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ǎn kǎi jī áng
成语解释: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成语出处: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的情绪
繁体字形:感慨激昂
英文翻译:speak in excitement emotion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慨:1.气忿:愤慨。2.感慨:慨叹。3.慷慨;不吝惜:慨允。
激:1.(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江水冲到礁石上,激起六七尺高。激起了一场风波。2.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水激着了。3.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4.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激。激怒。劝将不如激将。故意拿话激他。5.(感情)激动:感激。激于义愤。6.急剧;强烈:激战。激流。偏激。7.姓。
昂:1.仰:昂首。2.精神振奋:激昂。气昂昂。3.(价钱)高:昂贵。
当我们听到“慷慨陈词”、“义愤填膺”这类成语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热血沸腾的画面。但究竟什么是“感慨激昂”的核心精神?它为何能跨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
举个具体例子:文天祥写下《正气歌》时,用“天地有正气”开篇,字句间迸发的正是典型的感慨激昂之力。这种力量不单是情绪的宣泄,更像一团包裹着信念的火焰——它既能照亮黑暗,也能点燃他人的斗志。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激烈的情感表达吗?某次公司年会上,市场部主管用“破釜沉舟”形容新项目决心时,全场掌声雷动。这说明当真诚信念与恰当语境相遇,激昂言辞反而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激昂不等同于嘶吼。就像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中藏着人生感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的铿锵里含着家国情怀。这些流传千古的语句告诉我们:持久的力量往往来自思想深度而非音量大小。
在自媒体泛滥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分辨真假激昂。某些网络口号乍听震撼却经不起推敲,就像纸糊的灯笼经不起风吹。真正有价值的激昂表达,应当像老树扎根——地面上的枝干可以随风摇曳,地下的根系必须扎实稳当。
观察身边会发现,教师用“百折不挠”鼓励学生时,社区志愿者用“众志成城”凝聚邻里时,都在延续这种语言力量。或许这才是成语最大的魅力:它们既是文化基因,也是随时可以点燃的火种,等待着在适合的时机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