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 qì tián yīng
成语解释:填:填塞;膺:胸。愤怒之气充满胸膛。形容十分气愤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愤
繁体字形:憤氣填膺
英文翻译:Filled with anger
愤: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气愤。义愤。公愤。愤世嫉俗。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填:[tián]1.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填塞。填补。填充。填空(kòng)。义愤填膺。2.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填表。填词。3.形容声音巨大:填然。[zhèn]古同“镇”,使安定。
膺:1.胸:义愤填膺。2.接受;承受:荣膺战斗英雄称号。3.伐;打击:膺惩。
“愤气填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生活中其实挺常见。比如同事小王刚接手项目就被甩锅,他气得一拍桌子:“这锅我不背!”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种情绪爆发算“愤气填膺”吗?其实正是如此。成语本意就是愤怒填满胸膛,就像高压锅里的蒸汽快把盖子顶飞了。
另一个场景可能更贴近生活。早高峰堵车时,前车司机突然摇下车窗乱扔垃圾,后车的老张立刻摇下车窗理论:“您这行为可不太文明!”这时候有人会疑惑:普通争执也算“愤气填膺”?关键在于情绪是否真实且强烈。当内心正义感受到冲击时,那种“必须站出来说句话”的冲动,正是成语的精髓。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填膺”而不是其他身体部位?这个细节其实暗藏智慧。“膺”指胸膛,古人认为这里是藏气之所。当愤怒在胸口堆积到快爆炸的程度,比单纯的脸红脖子粗更有画面感。就像气球吹到极限时,最先鼓起的总是中间部分。
个人觉得,现代人更需要学会“泄气阀”思维。上周亲眼见地铁里有人手机外放,有位阿姨先深呼吸三次,才温和提醒:“小伙子,能戴耳机听吗?”这种处理方式既表达了立场,又避免了情绪决堤。毕竟成语教我们识别愤怒,但化解矛盾还需要点智慧。
最后要提醒的是,这个成语自带正义属性。比如看到老人被欺负挺身而出,和路怒症发作胡乱骂街,虽然都是生气,但前者配得上“愤气填膺”,后者只能算失控。愤怒就像辣椒,适量提味,过量伤身。下次遇到让你胸口发闷的事,不妨先默念三秒:这事值得我填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