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ái
  • shū
  • xué
  • q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ái shū xué qiǎn

成语解释: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成语出处: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自我谦虚的说法

繁体字形:才疎壆淺

英文翻译:have little talent and less learning

才疏学浅的意思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疏: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疏导。疏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3.关系远;不亲近:疏远。亲疏。4.不熟悉;不熟练: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疏。7.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疏。奏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疏》。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浅:[qiǎn]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跟“深”相对,2.—3.同):浅滩。水浅。屋子的进深浅。4.浅显:浅易。这些读物内容浅,容易懂。5.浅薄:功夫浅。6.(感情)不深厚:交情浅。7.(颜色)淡:浅红。浅绿。8.(时间)短:年代浅。相处的日子还浅。[jiān]形容流水声。

成语评论

才疏学浅”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在贬低自己,但实际使用时藏着不少学问。比如新人入职时对同事说:“我初来乍到才疏学浅,还请大家多指教。”这时候的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明有能力却要自称“才疏学浅”?其实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自谦文化——主动降低他人期待值,反而更容易获得包容和帮助。

在学术交流场景中,这个成语还能成为破冰利器。假设你在读书会上发言:“关于这个理论模型,我才疏学浅只能抛砖引玉。”这种表达到底有没有必要?从社交智慧来看,适度示弱能激发讨论热情。但要注意场合,面对明确需要专业输出的研讨会,过度自谦反而可能削弱话语权。

有个真实案例:某程序员在技术分享前说“我才疏学浅,代码写得粗糙”,结果演示时却展现出精妙算法。这种反差反而让听众印象深刻。这种策略是否算虚伪?关键在于分寸把握——自谦声明与真实水平的合理落差不应超过30%,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我个人观察到,年轻一代使用这个成语时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在创业路演中听到的“我们团队才疏学浅,但这个项目有三个创新点”的表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基因,又巧妙过渡到价值输出。这种新旧融合的说话艺术,或许正是汉语表达的独特魅力。

当遇到他人使用这个成语时,聪明的回应应该是:“您太谦虚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让我们学习学习。”这种互动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创造价值交换的契机。毕竟,真正的才学深浅从来不是靠自我标榜,而是通过实际成果来证明的。

语言就像镜子,照见的是文化心理。下次使用“才疏学浅”时,不妨先想清楚:是要表达真诚的谦逊,还是作为社交策略?答案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掌握这种微妙的语言艺术,或许比单纯积累知识更能体现沟通智慧。

才疏学浅的造句

  1. 造句 爸爸是个谨慎谦虚的人,总将“才疏学浅”挂在嘴边。
  2. 造句 他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因此学习特别用功。
  3. 造句 学生才疏学浅,老师过誉了。
  4. 造句 本人才疏学浅,只能尽力而为了。
  5. 造句 我才疏学浅,怎当得起博古通今的讚赏。
  6. 造句 越有知识的人越谦虚,只有才疏学浅的人才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7. 造句 虽然我回答了这个问题,然而不一定正确,毕竟这我才疏学浅。
  8. 造句 学生才疏学浅,先生面壁功深,学生岂敢与先生相提并论?
  9. 造句 我竟然没看出这篇文章的价值,真是才疏学浅,有眼无珠。
  10. 造句 我才疏学浅,怎当得起博古通今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