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áng
  • dǐng
  • biàn
  • ni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áng dǐng biàn niú

成语解释: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摃鼎抃牛

英文翻译:Carrying tripod and ox

扛鼎抃牛的意思

扛:[káng]1.用肩膀承担物体:扛枪。扛着锄头。这个任务你一定要扛起来。2.支撑;忍耐:冷得扛不住了。[gāng]1.用两手举(重物):力能扛鼎。2.抬东西。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抃:鼓掌,表示欢喜:抃舞。抃踊(鼓掌跳跃,形容非常高兴)。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成语评论

扛鼎抃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他虽是程序员,但总能用扛鼎抃牛般的毅力,把复杂的项目拆解得清清楚楚。”这里的问题来了:成语里的“扛鼎”和“抃牛”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扛鼎”指力气大,能举起重鼎;“抃牛”则来自古代斗牛士拍打牛身的动作,合起来比喻既有力量又有技巧。这种组合在现代职场中还挺贴切——光有蛮力不够,还得会动脑子。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团队里的小张,既能扛鼎抃牛般处理技术难题,又能用幽默化解矛盾,简直是全能选手。”这时候可能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夸人吗?当然不是!比如批评过度劳累可以说:“别总想着扛鼎抃牛,该休息时就休息。”你看,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既能赞美也能提醒,关键看怎么用。

我特别喜欢这个成语的平衡感。就像健身房里,有人能硬拉200公斤却不会教动作,有人懂理论但力量不足。真正厉害的是那些既能讲解要领又能亲身示范的教练。这种“扛鼎抃牛”式的复合能力,或许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就像做自媒体既要会写文案还得懂拍摄,开餐馆既要菜品过硬又要会运营。

有次听老工程师讲古,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总想速成,其实技术活就像扛鼎抃牛,得先练扎实基本功。”这话让我想到,很多创新其实都是基本功到位后的自然结果。就像程序员能快速解决BUG,背后是无数个debug的夜晚积累的“肌肉记忆”。

下次遇到需要跨界协作的任务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比如设计师和工程师合作,不就像“扛鼎”的技术力和“抃牛”的创造力结合吗?重要的是找到发力点和节奏,就像斗牛士既要有力量控制牛,又要灵活躲避冲击。这种动态平衡,或许就是应对现代挑战的钥匙。

最后说点实在的:别被成语的古老形式吓到。关键是用它传递那种“能打能抗、有勇有谋”的状态。无论是处理家庭琐事还是职场难题,找到自己的“鼎”和“牛”,该扛的时候稳住,该变通的时候灵活,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扛鼎抃牛"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