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én xīn qīng yè
成语解释:扪:摸;清:寂静。指深夜不眠,进行自我反省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21回:“试问他:‘扪心清夜,衾影里,羞也么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扪心清夜
英文翻译:Heart searching night
扪:按;摸:扪心自问。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夜深人静时,你是否曾停下手中的事,独自对着窗外发呆?这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句"扪心清夜",仿佛月光洒在心上,照出平时忽略的褶皱。比如有人白天跟同事争执不下,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突然坐起身来:"我今天的语气是不是太冲了?"——这就是"扪心清夜"的鲜活写照。
这个成语究竟在说什么?字面意思是"在清静的夜晚触摸内心",其实质是提醒人们保持自我审视的习惯。就像手机需要定期清理缓存,我们的内心也需要这样的"内存整理"。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生活节奏这么快,哪有时间天天反省?其实重点不在时长,而在于培养觉察的惯性。比如等红绿灯时问自己"今天有没有说过伤人的话",这种碎片化思考同样有效。
说到实际应用,有个职场案例值得玩味。某项目经理连续三次方案被否,他选择在加完班的深夜独自复盘。当他真正静下来梳理每个环节时,突然意识到自己总在重复同类型错误。这种不带情绪干扰的自我对话,往往比白天的辩解更有穿透力。正如老话说的"灯下看人更分明",暗夜里的清醒反而能照见真相。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反思过于沉重,我倒认为这是种温柔的成长方式。就像园丁修剪枝叶不会伤害树木,定期清理内心杂草反而能让生命更舒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心灵断舍离"。下次当你辗转难眠时,不妨把焦虑转化成自省的契机——毕竟,能照亮内心黑暗的,从来不是外界的镁光灯,而是自己点燃的烛火。
值得注意的是,自省不等于自我攻击。就像擦拭蒙尘的镜子,重点在恢复本来的明亮,而非挑剔镜面的瑕疵。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曾在龙场驿的寒夜里"格物致知",现代人或许可以在通勤地铁上完成类似的心灵功课。当"扪心清夜"成为生活常态,我们便掌握了自我更新的密钥,在喧嚣世界中始终保有清醒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