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ng yè mén xīn
成语解释: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成语出处:明 茅维《闹门神》:“倘清夜扪心,原无芥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清亱捫心
英文翻译:self-examination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扪:按;摸:扪心自问。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夜深人静时,你是否曾放下手机、关掉灯光,安静地问自己:“今天做的事对得起良心吗?”这种自我对话的场景,正是“清夜扪心”的生动写照。比如一位医生在救治失败后反复回想诊疗过程:当时是否漏看了检查报告?用药剂量是否准确?这种直面内心的拷问,往往比外界的评价更令人清醒。
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何必花时间自我反思?其实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越需要这种“暂停键”。就像程序员调试代码时会逐行检查错误,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定期“调试”自己的选择。一位创业者告诉我,他每周五晚固定留出半小时做“心灵扫描”,这习惯帮他避开了多次冲动决策。
“清夜扪心”必须要在晚上进行吗?关键不在时间,而在坦诚的态度。有位单亲妈妈在地铁通勤时完成她的每日三省:早晨出门有没有耐心和孩子说话?工作中是否推诿过责任?晚上加班是否耽误了陪伴时间?这种碎片化的反思同样有效,重点在于养成与内心对话的习惯。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习惯自省的人往往活得更加通透。他们不是不会犯错,而是懂得在错误发生前拉响警报。就像汽车仪表盘上的警示灯,及时的自我觉察能避免很多“追尾事故”。不过要注意避免陷入过度自责,健康的反思应该像园丁修剪枝叶,修整是为了更好生长,而非连根拔起。
当我们在黑暗中触碰内心,可能会发现某些被忽略的声音。这些声音或许在提醒你:该向误解的朋友道歉了,该给久未联系的父母打电话了,或是该重新审视某个坚持多年的执念。这些微光般的觉醒,正是“清夜扪心”赠予现代人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