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ǎo tà yǐ dài
成语解释:榻:床。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成语出处: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 朋僚函札 向荣来函》:“如阁下允为留营,弟当于营中扫榻以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表示热忱迎客
繁体字形:掃榻以待
英文翻译:clear away dust and wait guests
扫:[sǎo]1.用笤帚或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地。扫房。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横掠过去:扫射。扫视。4.全部;所有的:扫数归还。[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等。
榻: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竹榻。藤榻。卧榻。下榻。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说到“扫榻以待”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扫榻”就是打扫床铺,“待”是等待。合起来就是“收拾好床铺等人来”,比喻提前做好准备,热情迎接客人。比如家里要来远方的亲戚,妈妈提前换上新床单,这就是“扫榻以待”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迎接客人吗?其实不然。比如公司要引进新项目,团队提前梳理流程、分配任务,这也是一种“扫榻以待”——通过充分准备,为重要事物创造最佳条件。就像朋友曾分享:“每次合作前把细节理顺,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更生活化的例子是同学聚会。假设你主动提议:“下周末来我家聚餐吧,我扫榻以待!”这里既表达了欢迎的真诚,也暗示会提前布置好场地。这种用法让成语瞬间接地气,比单纯说“我准备好吃的等你们”更有画面感。
在我看来,“扫榻以待”的魅力在于它传递的双重价值:既展现对他人的重视,又体现自身的责任感。就像春天播种前翻整土地,既是对种子的尊重,也是对丰收的期待。现代社会节奏虽快,但保留这份“提前准备”的仪式感,往往能让关系或事务进展得更顺畅。
最后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成语时要避免流于形式。真正的“扫榻以待”不在于把床铺扫得多干净,而在于那份愿意为他人付出的心意。就像有位老师说的:“备课到深夜不是表演,而是对学生的尊重。”当准备的过程融入真诚,迎接的结果自然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