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o
  • shǒu
  • d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o shǒu yǐ dài

成语解释:翘首: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王朔《无人喝彩》:“李缅宁赶到公共汽车站,车已停稳,开了前后车门上下客。他挤在人堆里翘首以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

繁体字形:翹首以待

英文翻译:To wait

翘首以待的意思

翘:[qiào]一头儿向上仰起:板凳没放稳,这头儿一压,那头儿就往上一翘。[qiáo]1.抬起(头):翘首。2.(木、纸等)平的东西因由湿变干而不平。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成语评论

翘首以待”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伸长脖子等待”,但它的实际用法可比字面有意思多了。比如有人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特别正式的场合吗?”其实完全不是!举个例子:小明听说最喜欢的歌手下周要开演唱会,这几天一直坐立不安,翘首以待抢票时间的到来——你看,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带着强烈的期待感,都能用上这个词。

再比如,公司团队花半年时间研发的新产品终于要上线了。开会时老板说:“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就翘首以待市场的反馈吧。”这时候的“翘首以待”既有紧张感,又带着对成果的自信,比单纯说“等待”生动得多。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期待’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动作的具象化。想象你站在火车站接人,脖子不自觉地往前伸,眼睛盯着出站口——这种身体语言带来的画面感,就是“翘首以待”独有的感染力。它不只是心理活动,更像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虽然常用在积极场景,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小说里写:“村民们翘首以待暴雨停歇,可乌云却越压越低。”这里的期待中夹杂着焦虑,反而强化了环境的压迫感。这种灵活运用的空间,正是中文成语的魅力所在。

在我看来,现代人虽然活在即时通讯的时代,但“翘首以待”的体验反而更珍贵了。就像网购时盯着物流信息刷新,或者等着重要邮件跳进收件箱,那种混合着忐忑和兴奋的感觉,让等待本身成了生活里的小确幸。下次遇到类似情景时,不妨试试用这个词,说不定能让你的表达更有温度呢。

翘首以待的造句

  1. 造句 凝气屏神,翘首以待。队员们期盼的眼神,一切就在一瞬之间。
  2. 造句 对此,社会各界翘首以待,不由分说地认为死刑案件的上述弊病将得到全面治愈。
  3. 造句 她要来的时候自然会来,因此不必对缘分翘首以待,望穿秋水。
  4. 造句 听说慰问团要来,灾区人民天天翘首以待。
  5. 造句 翘首以待的兔年终于到来了,满心欢喜,心情愉悦,许下一个平安愿,愿你健康平安,发送一份美好的祝福,愿你新年快乐,大展鸿图,生活幸福,工作如意,事业辉煌,爱情甜美!
  6. 造句 罗比的第一张专辑业绩可人,大家对他的新专辑翘首以待.
  7. 造句 洛杉矶闹市,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乐坛明星翘首以待。
  8. 造句 翘首以待的游客纷纷排队购票参观、隔着玻璃墙拍照.
  9. 造句 于是许多消费者翘首以待,期望一步到位.
  10. 造句 全国上下都在翘首以待,看自己的国家能否成功申办2002年世界杯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