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ǎo méi cái zǐ
成语解释: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成语出处:唐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掃眉才子
英文翻译:a gifted maiden
扫:[sǎo]1.用笤帚或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地。扫房。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横掠过去:扫射。扫视。4.全部;所有的:扫数归还。[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等。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扫眉才子”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先别急着查词典,咱们来猜一猜。字面意思像是“会画眉毛的读书人”,但实际含义可有趣得多。举个真实场景:李清照在宋代男性主导的文坛里,硬是用词作闯出一片天,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扫眉才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扫眉”形容才女?这得从古代妆容说起。唐代流行描画蛾眉,后来演变为对女性才华的隐喻。就像现代职场里,市场部王经理既能用PPT讲方案,又能写出10w+爆文,同事们私下都夸她是“扫眉才子”,这可比单纯说“女强人”生动多了。
当代语境下,这个成语其实藏着个有趣现象。你看电视剧《欢乐颂》里的安迪,金融圈混得风生水起,但观众更记得她深夜写代码的侧脸特写——这种反差美不正是“扫眉才子”的现代版?当才情遇上女性特质,往往会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不过也有人质疑:强调性别是否必要?我倒觉得这个成语像面镜子,照见的是文化认知的变迁。就像现在00后求职者,简历里“王者荣耀国服前十”和“托福110”并列,新时代的“扫眉才子”早已突破传统框架,正在重新定义才华的边界。
下次在读书会遇见引经据典的姑娘,或者在科技展看到调试机器人的女工程师,不妨笑着来句:“这位扫眉才子,请收下我的膝盖。”既不失俏皮,又暗含敬意。语言就是这样,老词新用,总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