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máo qiú cī
成语解释:犹言吹毛求疵。
成语出处:《旧唐书·崔元综传》:“虽外示谨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鞠狱,必批毛求疵,陷于重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繁体字形:批毛裘疵
英文翻译:carp
批:1.用手掌打:批颊(打嘴巴)。2.刮;削。3.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多指写在原件上):批示。批改。审批。批公文。4.批判;批评:批驳。挨了一通批。5.大量或成批(买卖货物):批发。批购。6.指批发或批购:批了点儿货。7.用于大宗的货物或多数的人:一批纸张。今年第一批到边疆去的同学已经出发。8.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批儿。麻批儿。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疵:毛病;缺点:吹毛求疵。
“批毛求疵”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它的正确写法是“吹毛求疵”,意思是故意挑毛病、过分追求细节上的完美。比如有人修改同事的报告时,不仅调整内容结构,还反复纠结标点符号是否用半角,甚至指责行距多了0.1倍——这就是典型的吹毛求疵。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呢?核心问题在于:追求完美和过度挑剔的界限在哪里?举个例子,设计师小王为了海报配色连续熬夜改稿二十版,导致项目延期。这种“必须完全符合想象”的执念,反而会让团队效率下降。真正的高标准应该建立在对结果的实际影响上,而非个人主观感受。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引发挑剔。就像我们总能看到父母教育孩子时“吃饭手肘别碰桌”,但自己在外聚餐时完全不在意这个细节。这种双标状态提醒我们:吹毛求疵往往源于过度关注,而非事情本身的重要性。
在我的观察中发现,适当“粗糙感”反而能提升幸福感。朋友老张坚持每周手工记账,虽然偶尔写错数字,但他说:“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反而觉得生活真实可爱。”当我们允许不完美存在时,既释放了他人压力,也给自己留出了呼吸空间。
下次准备挑刺时,不妨试试“三秒法则”: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瑕疵影响核心功能吗?修正需要消耗多少资源?是否有更重要的事值得关注?你会发现,很多所谓的“问题”,不过是阳光下的灰尘,存在但不妨碍温暖。
保持适度的要求就像调整相机焦距:清晰看见关键部分,虚化次要背景,才能拍出有层次感的人生画面。与其在细节的荆棘丛里受伤,不如沿着主干道稳步前行,沿途的风景或许比想象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