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máo qiú xiá
成语解释:见“披毛求疵”。
成语出处:《北史·崔浩传》:“是以妄张贼势,披毛求疵,冀得肆心。”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繁体字形:披毛裘瑕
英文翻译:Seeking for perfection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瑕疵。白璧微瑕。纯洁无瑕。
“披毛求瑕”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人在小事上过度挑剔,就像非要翻动动物的毛发去寻找根本不存在的斑点。比如同事小王熬夜做的方案,老李却抓着PPT里的字体大小反复修改,这时候大家私下会说:“老李又在披毛求瑕了。”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行为呢?观察发现,职场中常见两种披毛求瑕的类型:技术型领导纠结代码缩进是否对齐,完美主义者要求实习生把会议记录标点符号全部统一。这背后往往藏着控制欲作祟或专业焦虑——就像有位项目经理曾向我吐槽:“我知道表格边框粗细不影响数据,可就是忍不住要调成统一宽度。”
披毛求瑕一定有害吗?去年我们团队开发新功能时,测试员坚持要修复0.01秒的响应延迟,结果意外发现了底层架构的重大隐患。这说明关键领域的“求瑕”能创造价值,但日常工作中,与其苛责新人报告的行距问题,不如教他们搭建分析框架——毕竟培养能力比修正格式更重要。
怎么避免成为讨人嫌的“求瑕专业户”?有个实用技巧叫“三问法则”:这个错误影响核心功能吗?修改需要耗费多少资源?对方是否已经尽力?上周市场部新人把蓝色系PPT做成了渐变紫,主管本想批评,转念想到品牌色卡确实允许创新表达,最终反而收获了客户好评。
从个人经验看,适度“求瑕”是工匠精神,过度就成了职场消耗。就像装修师傅会仔细检查瓷砖缝隙,但不会责怪业主买的绿萝叶片不够对称。把握这个度,既需要专业判断力,更考验人际智慧——毕竟比起完美的报告,团队士气才是真正的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