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xiá tī xìn
成语解释:抉:挑出;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擿:揭发;衅:嫌隙,破绽。形容寻求缺点和破绽,故意挑剔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元传》:“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弘美;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抉瑕擿衅
英文翻译:To pick a fault
抉:剔出;挑出:抉择。
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瑕疵。白璧微瑕。纯洁无瑕。
擿:[tī]1.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2.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3.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4.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5.搜索。6.探。7.剖开;分。8.捶。[zhāi]古同“摘”:“绿桑擿椹。”[zhì]1.搔,挠。2.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擿。”3.古同“掷”,投掷:“擿玉毁珠。”
衅:1.嫌隙;争端:寻衅。挑衅。2.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
“抉瑕擹衅”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用大白话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比如同事合作项目时,有人总盯着排版字体大小这种细节反复吐槽,却对方案的核心价值闭口不谈,这时候就能说:“你这人怎么老抉瑕擹衅?”
自问:为什么要用这么生僻的成语?其实成语背后藏着古人智慧。就像现在流行说“杠精”,古人用“抉瑕擹衅”四个字既精准又文雅,既批评了吹毛求疵的行为,又保留了语言的韵味。用对了场合,反而能让批评显得更有文化厚度。
记得去年部门团建,小李拿着活动流程单挨个挑错别字,完全忽略活动设计的巧思。主管当场笑说:“咱们需要战略层面的建议,不是来玩文字找茬游戏的。”这个场景就是典型的“抉瑕擹衅”现场教学。
自问:这种行为真的一无是处吗?未必。就像质检员必须检查产品瑕疵,关键要看动机和场合。若是为了完善作品而严谨把关,那叫精益求精;但若只为显摆自己高明,那就是本末倒置。我见过设计师主动要求同事“抉瑕擹衅”,这种开放心态反而成就了更好的作品。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越容易陷入抉瑕擹衅的怪圈。就像新手父母总担心别人质疑育儿方式,往往会抢先指出别人的教养“问题”来获得心理优势。这种防卫性挑剔,反而暴露了内心的不自信。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特别值得玩味。当我们在视频会议里为PPT动画效果争论半小时时,不妨想想:此刻的较真究竟是为解决问题,还是纯粹在满足挑刺的快感?有时候放下显微镜,拿起望远镜,或许能找到更开阔的视野。
最后分享个反套路用法。有次听作家讲座,他说:“感谢那些对我作品抉瑕擹衅的读者,他们让我知道,原来这么多人在逐字品读。”这种化批评为动力的智慧,倒是给这个略带贬义的成语增添了新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