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mù dōng mén
成语解释:见“抉目吴门”。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忠臣被谗诛杀
繁体字形:抉目東門
英文翻译:Discerning East Gate
抉:剔出;挑出:抉择。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抉目东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挺有意思的。比如,有人形容一位老将军晚年仍坚持训练新兵,说:“他就像抉目东门一样,哪怕身体不如从前,也要亲眼看着年轻人成长起来。”这里用“抉目东门”比喻执着地见证重要的事情,是不是比直接说“坚持”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抉目’这么血腥的典故呢?”其实这和成语来源有关。它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的故事——他因直言进谏被赐死,死前要求将双眼挂在城门上,为了看到国家未来的兴衰。虽然字面血腥,但核心是“以生命为代价也要坚持信念”。比如现代人创业失败后自嘲:“我这算不算‘抉目东门’?赔了钱还非要看竞争对手怎么成功。”这种幽默化的用法反而淡化了原意中的悲壮。
生活中怎么用才贴切呢?想象一个老师傅带徒弟:“我这手艺传了三代人,就算哪天干不动了,也得‘抉目东门’看着你们把招牌立稳了。”这里既传递了责任感,又带着老一辈的倔强。个人觉得,这种带点夸张的表达反而比“我会一直支持你”更让人印象深刻。
再比如讨论历史剧时可以说:“编剧让角色临终前说‘抉目东门’,其实是把古人‘死也要见证结果’的执念现代化了。”这种用法跳出了原典故的框架,反而让成语焕发新意。我觉得语言就是这样,老树开新花才能保持生命力。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现代人不会真的“抉目”,但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想“挂在城墙上亲眼见证”的东西。或许是孩子的成长,或许是一个项目的结局,又或许只是阳台种的花什么时候开。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或许才是成语流传千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