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ǒu sǒu jīng shén
成语解释:振作起精神。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振作精神
繁体字形:抖擻精神
英文翻译:brace up
抖:1.颤动;哆嗦:发抖。浑身直抖。2.振动;甩动:抖一抖马缰绳。抖开被窝。3.(跟“出来”连用)全部倒出;彻底揭露:把他干的那些丑事都抖出来。4.振作;鼓起(精神):抖起精神往前直赶。5.称人因为有钱有地位等而得意(多含讥讽意):他如今当了官,抖起来了。
擞:[sǒu]见〖抖擞〗。[sòu]用通条插到炉灶里抖动,使炉灰掉下去:擞火。把炉子擞一擞。
精:1.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精盐。2.提炼出来的精华:酒精。鱼肝油精。3.完美;最好:精彩。精益求精。4.细(跟“粗”相对):精密。精确。精巧。工艺精。5.机灵心细:精明。精干。这孩子比大人还精。6.精通:博而不精。精于针灸。7.精神;精力:聚精会神。精疲力竭。8.精液;精子:遗精。受精。9.妖精:修炼成精。10.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精瘦。雨把衣服淋得精湿。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哎哟,说到“抖擞精神”这成语,咱们先得搞明白它到底啥意思对吧?说白了,就是让人打起精神、提起劲儿来,别蔫了吧唧的。比如你熬了个大夜,第二天还得开会,这时候就得“抖擞精神”,对吧?
那问题来了:抖擞精神到底啥时候用最合适呢?举个例子啊,小明考试前紧张得手心冒汗,同桌拍拍他肩膀说:“别慌,抖擞精神,你复习得够扎实了!”你看,这就是用行动和语言帮人调整状态,把消极情绪转化成动力。这时候的“抖擞精神”就像打气筒,能把瘪掉的气球重新吹鼓了。
再换个场景,比如运动员上场前。教练扯着嗓子喊:“最后一场了,都给我抖擞精神冲啊!”你发现没?这种时候成语自带一股子热血感,比单纯说“加油”更有画面感,好像连汗毛都能跟着立起来。咱就是说,语言的魔力就在这儿,对吧?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还爱用这词儿吗?实话实说,可能用得少了,但道理没变。比如你熬夜加班改方案,咖啡灌了三杯眼皮还打架,这时候心里默念“抖擞精神”,把腰板挺直了接着干——这不就是现代打工人版的成语实践嘛?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打起精神”有啥区别?嘿,问得好!区别就在那个“抖擞”的动作感。你想象一下,武侠片里大侠迎战前总要甩甩胳膊跺跺脚,这不就是身体版的“抖擞精神”?所以这成语不光说心态,还带着点肢体语言的暗示,你说是不是挺有意思?
说到这儿,我倒是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咱们这快节奏的时代。天天被各种信息轰炸,谁还没个蔫头耷脑的时候?这时候要是能“抖擞精神”,就像给手机开了省电模式,虽然电量没变,但续航能力蹭蹭涨。不信你试试,下次犯困时站起来伸个懒腰,保准比瘫着刷手机管用十倍。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成语这玩意儿吧,用对了地方就是锦上添花。下次见朋友垂头丧气,别光说“别难过”,试试来句“快抖擞精神,奶茶我请!”说不定就能把人从emo里拽出来。生活嘛,有时候就差这点精气神儿撑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