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o qū xián yuān
成语解释: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人遭受冤屈
繁体字形:抱屈銜寃
英文翻译:To hold back one's grievances
抱:1.用手臂围住:母亲抱着孩子。2.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听说你抱孙子了。3.抱养(孩子):这孩子是抱的,不是她生的。4.结合在一起:大家抱成团,就会有力量。5.心里存着(想法、意见等):青年人都抱着远大的理想。对他的这种决定,许多人抱有看法。6.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抱草。两抱粗的大树。7.孵(卵成雏):抱小鸡儿。抱窝。
屈:1.弯曲;使弯曲:屈指。屈膝。猫屈着后腿,竖着尾巴。2.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亏:屈心。理屈词穷。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
衔:1.马嚼子。2.用嘴含:燕子衔泥。3.怀在心里:衔恨。4.接受:衔命。5.职务和级别的名号:职衔。军衔。大使衔。
冤:1.冤枉;冤屈:冤情。鸣冤。申冤。含冤负屈。2.冤仇:冤家。结冤。3.上当;吃亏:花冤钱。白跑一趟,真冤!4.欺骗:你别冤人!
哎,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明明自己没错,却被人冤枉的情况?说白了,这时候真叫一个“抱屈衔冤”啊!比如小王加班做方案,结果领导看都没看就说他偷懒,小王心里那叫一个憋屈,恨不得当场掏出打卡记录自证清白。这时候用“抱屈衔冤”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那问题来了,为啥这个成语能精准戳中这种复杂情绪呢?你品,你细品——“抱”是揣着不放,“衔”是含在嘴里,委屈和冤情就像块石头似的,咽不下也吐不出。想想历史上多少忠臣被诬陷,比如岳飞那句“天日昭昭”,可不就是典型的抱屈衔冤么?
不过话说回来,咱普通人遇到这事儿该咋办?个人觉得啊,与其闷头生闷气,不如学学《琅琊榜》里的梅长苏。人家被冤枉了十几年,照样能靠智慧和耐心翻盘。虽然现实没那么戏剧化,但至少说明:抱屈衔冤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自证清白的勇气。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古代衙门门口为啥要摆“鸣冤鼓”?其实就是给老百姓一个“不抱屈”的机会嘛!放到现在,咱们虽然不用敲鼓,但保留沟通渠道、完善申诉机制,不正是减少抱屈衔冤的现代解法吗?
最后插句实在话,谁还没当过几次窦娥呢?关键是别让委屈发酵成怨恨。就像老话说的,清者自清,时间会给人答案。与其纠结“为啥偏偏是我”,不如把这股劲儿用来做点能证明自己的事,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