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qū xián yuān
成语解释: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蒙受委曲
繁体字形:負屈銜寃
英文翻译:suffer from an unrighted wrong or grievance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屈:1.弯曲;使弯曲:屈指。屈膝。猫屈着后腿,竖着尾巴。2.屈服;使屈服: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3.理亏:屈心。理屈词穷。4.委屈;冤枉:受屈。叫屈。你可屈死我了。5.姓。
衔:1.马嚼子。2.用嘴含:燕子衔泥。3.怀在心里:衔恨。4.接受:衔命。5.职务和级别的名号:职衔。军衔。大使衔。
冤:1.冤枉;冤屈:冤情。鸣冤。申冤。含冤负屈。2.冤仇:冤家。结冤。3.上当;吃亏:花冤钱。白跑一趟,真冤!4.欺骗:你别冤人!
“负屈衔冤”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沉重?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明明受了委屈或冤枉,却无处申辩,只能默默承受。比如古代故事中,窦娥被诬陷杀人,临刑前悲愤喊出“我负屈衔冤”的场景,至今让人揪心。但放到今天,这种“有苦说不出”的情况还存在吗?
比如职场中,小王熬夜赶工的项目成果被同事冒领功劳,领导却听信一面之词。这时候小王的心情,用“负屈衔冤”来形容就特别贴切。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宁可忍气吞声也不愿解释?可能因为权力不对等,或是担心越描越黑——这种心理困境恰恰放大了成语的现实意义。
有人问:“这和普通喊冤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负”和“衔”这两个动作。就像嘴里含着黄连却说不出苦,既承受着冤屈,又被迫保持沉默。就像学生时代,明明看到同学作弊却被反咬一口,老师却只相信“好学生”的说辞,这种憋屈感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不过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是否提供了更多解决渠道?比如劳动仲裁、舆论监督等途径。但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反而让真相更难浮出水面。就像网络谣言中,当事人可能还没来得及辩解,就被贴上负面标签,这种新型的“负屈衔冤”反而更值得警惕。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两件事:一是遇事别急着下结论,二是沉默未必是金。就像邻居老张被误会偷了快递,他默默装了监控才洗清嫌疑。有时候,主动收集证据比被动承受更能打破困局。毕竟,时代在进步,“负屈”不该成为常态,“衔冤”更不该是无解的死结。
最后思考: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时,是否也在暗示某种社会期待?它既承认现实中的不完美,又隐含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就像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用二十年挖通地道的过程,不正是对“负屈衔冤”最热血的反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