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o zhěn chuí chuáng
成语解释:捣:撞击;捶:拳击。形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
繁体字形:搗枕搥牀
英文翻译:pound the pillow and beat the bed ─ spend a sleepless night
捣:1.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捣蒜。捣米。用胳膊肘捣了他一下。直捣敌营。2.捶打:捣衣服。3.搅扰:捣乱。捣麻烦。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捶:用拳头或棒槌敲打:捶背。捶衣裳。
床:1.供睡觉用的家具。2.像床的东西:冰床。机床。3.某些东西中起托架、支撑作用的部分:牙床。琴床。4.某些像床的地面、地貌:河床。5.量词。用于被褥等:一床被子。
“捣枕捶床”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一个人气得睡不着觉,只能拿枕头和床撒气?比如:“听说儿子考试作弊被抓,老李气得在屋里捣枕捶床,差点把床板捶出个窟窿。”这种场景是不是立刻让人联想到“情绪失控”?
为什么这个成语总用来形容愤怒或焦虑?其实古人早就发现,当人情绪激烈时,身体会不自觉地通过动作释放压力。就像现代人压力大时会捏解压玩具,古人没有这些工具,只能“就地取材”——枕头和床成了最方便的宣泄对象。
换个生活化的例子:“方案被客户连续否决三次后,小王整晚捣枕捶床,棉絮都被捶得飞出来了。”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夸张趣味,又让人感受到职场中常见的挫败感。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说“他很生气”更生动,还带点黑色幽默。
现代人还需要“捣枕捶床”吗?我倒觉得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情绪管理。与其像古人那样破坏家具,不如试试运动或冥想——当然,买个便宜的抱枕来捶打,可能比捶床更划算。
历史故事里也有妙用:“岳飞接到十二道金牌时,史书记载他‘捣枕捶床,终夜长叹’”。这里不仅刻画了名将的内心挣扎,还暗示了皇权与理想的冲突。成语的厚度,往往藏在字面之外。
最后来个反套路用法:“看着孩子把房间搞得一团糟,妈妈笑着摇头:‘你再这么闹,我可要捣枕捶床啦!’”这种调侃式的表达,反而让成语焕发新活力,说明语言工具用好了,严肃和趣味可以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