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é zú xiān dēng
成语解释: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雷厉风行的人
繁体字形:捷足先登
英文翻译:the early bird catches
捷:1.快:敏捷。捷足先登。2.姓。3.战胜:我军大捷。连战连捷。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先:1.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进。先例。事先。领先。争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说几句。3.暂时: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虑。4.祖先;上代:先人。5.尊称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诉我?7.姓。
登:1.(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登山。登陆。登车。一步登天。2.刊登或记载:登报。登记。他的名字登上了光荣榜。3.(谷物)成熟:五谷丰登。4.姓。5.同“蹬”(dēng)。
提到“捷足先登”,你会想到什么?是运动场上的冲刺瞬间,还是职场中的竞争场景?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其实藏在“速度”和“主动权”两个关键词里。
某直播公司开发新功能时,A团队连夜完成测试方案,B团队还在开会讨论流程,最终A团队拿下项目主导权。这种情况算不算“捷足先登”?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里的“捷足”不是单纯的速度快,而是对时机的敏感度与执行力叠加的结果。就像商场开业时的“第一个顾客能免单”活动,那些提前研究规则、规划路线的人往往能尝到甜头。
有人可能会问:抢先行动是否存在风险?去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出现过典型案例。某品牌为抢占“首款量产飞行汽车”名号,在安全测试未完成时强行上市,结果遭遇大规模召回。这说明“捷足先登”需要智慧加持——既要把握先机,又要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就像登山时选择捷径的攀登者,若没有扎实的装备和路线判断力,反而可能坠入深谷。
观察身边的日常生活,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想象中更广泛。社区团购团长往往在凌晨四点抢订新鲜水产,学生时代提前预习的同学总能在课堂互动中表现突出。这些现象揭示了一个底层逻辑: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主动规划者更容易建立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先登”优势需要持续维护,就像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会被历史铭记,但后续的登月者同样在推动科技进步。
在多年观察商业案例的过程中,我发现真正持续的“捷足先登”往往属于那些既重视速度又注重质量的践行者。他们像围棋高手般布局,既抢占关键落点,又留有发展余量。这种策略在互联网行业的版本迭代竞争中尤为明显——快速推出最小可行性产品获取市场反馈,再通过持续优化稳固地位。
当我们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后,不妨将其转化为行动指南:在目标清晰的前提下,培养对机会的敏锐嗅觉,同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毕竟,真正的“捷足先登”不是盲目冲刺,而是战略性的节奏把控,就像交响乐指挥既掌控着每个音符的时机,又确保整个乐章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