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í zú xiān dé

成语解释: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行动迅速的人先达到目的

繁体字形:疾足先得

英文翻译:the swift-footed get the most

疾足先得的意思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先:1.时间或次序在前的(跟“后”相对):先进。先例。事先。领先。争先恐后。有言在先。2.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他比我先到。我先说几句。3.暂时:这件事情先放一放,以后再考虑。4.祖先;上代:先人。5.尊称死去的人:先父。先烈。先哲。6.先前:小王的技术比先强多了。你先怎么不告诉我?7.姓。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成语评论

疾足先得”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跑得快的人先拿到东西,比喻行动迅速的人更容易抓住机会。比如在菜市场,新鲜草莓刚上架,手脚麻利的大妈总是能抢到最红的一筐;而慢悠悠溜达过去的人,可能连筐底都摸不着。

有人可能会问:“行动快就一定好吗?难道不需要先观察再决定?”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疾足先得”强调的是对时机的敏感度,而不是盲目行动。比如职场中,一个项目刚有风声,有人立刻准备方案、主动请缨,等到机会公开时,他们已经占得先机。但这不意味着要仓促行事——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是提前布局、快速响应的结合体。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社区团购群里突然放出特价榴莲,王阿姨秒速下单抢到三盒,李叔还在纠结“会不会太甜”,转眼就被抢光了。这里既有速度的较量,也有决策效率的差异。就像我邻居张哥说的:“好东西就像公交车,错过一班得等半天,但乱挤上车也可能坐错方向。”

有人担心:如果大家都抢快,会不会导致恶性竞争?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2020年口罩生产高峰期,某家工厂连夜改造生产线,比同行早两周开工,既赚到了钱又支援了抗疫。这种“快”就创造了多赢局面。但如果是哄抬物价的“快”,反而会破坏市场秩序。所以关键不在于快慢本身,而在于行动的价值导向。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的“疾足先得”正在发生有趣变化。以前拼的是体力速度,现在更多比的是信息处理能力和判断力。就像炒股软件里的量化交易,0.01秒的差距就能决定盈亏;短视频创作者蹭热点,晚发半小时可能流量差十倍。但这也带来新思考:当所有人都追求“快”时,那些静心打磨内容的人,是否能在长跑中后来居上?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个智慧?我的建议是:建立自己的“机会雷达”。定期关注行业动态,培养快速决策的胆识,同时储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就像足球场上的前锋,既要能瞬间启动,又要知道球门的方向。下次看到机遇闪现,你就能像猎豹扑食般精准出击,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乱撞。

最后分享个真实故事:朋友公司去年竞标项目,对手提前三天交方案却漏洞百出,他们虽然晚交18小时,但用通宵修改的方案反而中标。这说明,“疾足先得”不是单纯比谁交卷早,而是要在速度和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就像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但磨刀的时候,眼睛得时刻盯着柴火堆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