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ào sān cùn shé
成语解释: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成语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多指进行游说
繁体字形:掉三寸舌
英文翻译:Lose one's tongue
掉:1.落下:掉泪。2.减损,消失:掉色。掉价儿。3.遗失,遗漏:这一行掉了两个字。4.回转(zhuǎn):掉头。掉转。5.摇摆,引申为卖弄,耍:掉文。掉俏。掉以轻心。掉臂而去。6.对换:掉包。掉换。7.落在后面:掉队。8.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改掉。戒掉。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寸:1.长度单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极短或极小:寸功。寸进。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凑巧:你来得可真寸。4.姓。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哎哟,说到“掉三寸舌”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有点陌生?说白了,这就是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嘴皮子功夫了得,甚至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比如你身边有没有那种朋友,明明你只想买个奶茶,他愣是能用三句话让你改主意去吃火锅?这就是典型的“掉三寸舌”啊!
等等,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日常闲聊里?当然不是!举个正经例子: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张仪,靠着一张巧嘴游说六国,愣是把秦国从弱势地位推成了霸主。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掉三寸舌”的最高境界吗?嘴上功夫直接改写历史走向,你说厉害不厉害?
不过话又说回来,光会耍嘴皮子就够了吗?咱们现代人可别学那些只会说漂亮话的“嘴强王者”。比如公司开会时,有人把PPT讲得天花乱坠,结果项目落地时漏洞百出。这种“掉三寸舌”就成了空谈,反而容易让人反感。所以啊,嘴上功夫要配上真本事,那才叫真正的王炸组合!
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这成语是不是带点贬义?其实要看语境。比如律师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医生用专业知识打消患者顾虑,这种“掉三寸舌”就是正向能力。但要是用在忽悠人或者推卸责任上,那可真是糟蹋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好词儿。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趣事儿。上次社区搞垃圾分类宣传,隔壁王大爷愣是凭着一张巧嘴,把原本嫌麻烦的邻居们都说服了。你看,连退休大爷都能把“掉三寸舌”用得这么正能量,咱们年轻人是不是也该学学怎么把话说得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说到底啊,语言就像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化解矛盾、传递智慧,用岔了反而会制造误会。下次遇到需要“掉三寸舌”的场合,不妨先问问自己:这话说出来,是能让事情变更好,还是单纯为了显摆自己的口才?想明白了这个,咱这张嘴才能真正变成“人间清醒神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