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ái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排山倒海
英文翻译:topple the mountains and overturn the seas
排:[pái]1.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排队。排字。把椅子排成一行。2.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排。3.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连,下辖若干班。4.指排球运动:排坛。中国女排。5.用于成行列的东西:一排子弹。一排椅子。上下两排牙齿。6.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7.指扎(zā)成排的竹子或木头,便于放在水里运走。8.一种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排。猪排。9.排演:彩排。这是一出新排的京剧。10.推;推开:排闼(tà)直入。排门而出。[pǎi]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把这双鞋排一排。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排山倒海”这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台风登陆时,巨浪像被某种无形之力推动着,排山倒海般扑向堤岸,连岸边三层楼高的礁石都被瞬间吞没。这里的“排山倒海”既描绘了自然力量的狂暴,也暗示了人类在灾害前的渺小感。
有人问:“这词只能形容自然灾害吗?”当然不是。比如直播带货突然爆红,主播一句“上链接”,订单量排山倒海涌进系统,服务器直接宕机——这种社会现象级别的爆发力,同样可以用这个词精准捕捉。
值得注意的是,“排山倒海”和“雷霆万钧”有什么区别?前者强调持续且方向明确的气势,像潮水一波接一波;后者更侧重瞬间爆发的冲击力。比如创业初期遇到资金危机是“雷霆万钧”,而行业数字化转型则是“排山倒海”的必然趋势。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语境中有新延展。比如某明星丑闻曝光后,社交媒体上的批评声浪排山倒海般席卷全网,这背后既是信息时代传播效率的体现,也折射出群体情绪的连锁反应。这种用法跳脱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更强调虚拟世界中的能量聚合。
再来看个反常识的案例:都说“温柔如水”,但母亲为保护孩子爆发出的勇气,何尝不是排山倒海的力量?这种内在精神能量的突然释放,往往比外在的自然现象更震撼人心。成语的妙处就在于,既能写实又能写意。
当我们在工作报告里用“排山倒海”形容项目进度时,实际上在传递两层信息:既有任务量庞大的客观事实,又暗含团队必须全力以赴的主观决心。这种一词多义的特性,让它成为中文里经久不衰的“能量型”词汇。
最后提醒:使用时要避免语境错位。比如形容细雨绵绵就不合适,但若说“连续暴雨引发排山倒海的泥石流”,画面感和危险性立即跃然纸上。精准的比喻,永远建立在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