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í shān dǎo hǎi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力强势大,能压倒一切
繁体字形:迴山倒海
英文翻译:topple of an avalanche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回山倒海”这个成语听起来气势磅礴,它到底形容的是什么场景呢?其实,它常用来比喻力量极大或决心坚定,能扭转看似不可能改变的局面。比如在自然灾害面前,救援队伍的行动可以用这个词吗?当然可以!看这个例子:
台风过境后,村庄被泥石流掩埋大半,但志愿者们用回山倒海般的毅力,三天内清理出道路,重建了临时安置点。这里“回山倒海”既点明了任务的艰巨,又凸显了众人团结的力量。这种用法让抽象的决心变得像自然力量一样直观。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严肃的场合吗?其实不然。比如朋友小张为了准备考研,每天学习14小时,室友调侃他“你这是要回山倒海啊”。这里的幽默化用反而让成语更生动,说明语言环境不同,表达效果也会变化。
个人觉得,“回山倒海”最妙的是它自带画面感。山与海本是静态的自然存在,但加上“回”“倒”两个动作,瞬间让整个场景“活”了过来。这种动态转化恰好映射了人类突破困境的过程——看似固化的障碍,终将被行动瓦解。
或许有人疑惑: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这类传统成语还有生命力吗?观察社交媒体会发现,年轻人正在用新方式传承它们。比如游戏玩家通关高难度副本后发帖:“这回山倒海的操作,键盘都快冒火星了!”传统词汇与新场景碰撞,反而让文化有了延续的弹性。
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想想“回山倒海”这个词。它提醒我们:再大的阻碍,在持续行动面前都可能被重新定义。就像海浪不断冲刷礁石,改变总是在细微处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