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o hǎi fān jiāng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成语出处: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无比激动
繁体字形:倒海飜江
英文翻译:turn over the sea and river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哎呦喂,说到“倒海翻江”这个成语,咱先来掰扯掰扯它的意思。说白了,它不就是形容动静大得像能把大海和江河翻过来吗?不过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咋用啊?总不能见人就喊“你这气势倒海翻江”吧?别急,咱这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
比如老张家的儿子高考考了全省前十,村里人一听说这事儿,那叫一个热闹啊!村委会的大喇叭一喊,左邻右舍立马跟炸了锅似的,这个送鸡蛋,那个塞红包,连镇上的记者都扛着摄像机来了。你瞅瞅,这场面可不就是倒海翻江的阵仗么?这时候要是有人问:“哎,这成语用在这儿合适不?” 要我说啊,形容这种突然爆发的集体反应,还真没比它更贴切的了。
不过咱也得注意,别逮着大场面就乱用。前阵子看电视剧,有句台词说“他心里的悲伤倒海翻江”,听着就怪别扭的。要我说啊,这成语更适合形容外在的、看得见的动静,要是用来描述内心戏,反倒有点用力过猛了。好比说你非要用挖掘机挖耳屎,工具再厉害也不对路子嘛!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去年台风过境的场景。好家伙,十几米高的浪头哐哐往岸上砸,沿海公路的护栏跟火柴棍似的被卷走,天上飞的不仅是雨水,连人家阳台的晾衣架都在半空打转。这种自然界的洪荒之力,才真叫倒海翻江的教科书级示范。当时我蹲在屋里录视频,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心里直嘀咕:“老祖宗造词的时候,怕不是见过这场面吧?”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用网络流行语多了,像“绝绝子”“yyds”张口就来。但咱这老祖宗留下的成语,用对了地方照样能整出高级感。就拿倒海翻江来说,下次遇到大场面别光会喊“太炸了”,试试这成语,保准让人眼前一亮。就像吃惯外卖的突然尝到妈妈做的红烧肉,那叫一个对味儿!
最后提一嘴,语言这东西讲究个活学活用。前两天看直播带货,有个主播扯着嗓子喊:“家人们!今天的优惠力度绝对是倒海翻江!”这话虽然夸张吧,倒也算用出了新意。要我说啊,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多少、怎么用,全看掌勺人的功夫。只要别把味精当主菜,偶尔来点新鲜的搭配,说不定还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