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ē bù shàng chá
成语解释:接不上别人的话头说话,指不能继续下去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不能继续下去
繁体字形:接不上茌
英文翻译:Can't pick up the stubble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茬:1.(茬儿)2.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麦茬儿。豆茬儿。3.指在同一块地上,作物种植或生长的次数,一次叫一茬:换茬。二茬韭菜(割了一次以后又生长的韭菜)。这块菜地一年能种四五茬。4.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话茬。搭茬。接茬。5.势头:那个茬来得不善。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同事在会议上突然提起上周的团建活动,而大家正在讨论季度财报;朋友聊着新电影剧情,你却突然分享起早上遇到的快递乌龙。这种“接不上茬”的情况,用成语来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观察到这往往源于两种原因:一是思维跳跃性强的人容易在话题间"串台",二是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信息错位"。就像上周公司技术部的小王,明明在讲解服务器维护方案,说着说着突然感慨起自家猫主子绝育后的性格变化。
记得中学语文老师有个生动比喻:"对话就像织毛衣,针脚要对齐才能成型。"现实中我却发现,适当的"跑题"反而能活跃气氛。有次客户洽谈冷场时,甲方负责人突然聊起最近的马拉松赛事,这个看似"前言不搭后语"的转折,反而让我们找到了共同爱好,最终顺利签下合同。
如何避免尴尬的接不上茬?我的经验是准备三个"话题缓冲器":重复关键词、过渡性提问、情景联想。比如当同事从工作汇报转到育儿经时,可以用"您刚才提到的效率问题,和孩子教育的时间管理是不是有相通之处?"这样的桥梁句式来衔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思维碎片化已成常态。与其苛求严丝合缝的对话,不如学会欣赏这种"跳脱的趣味性"。就像交响乐中的变奏章节,看似突兀的转折里,说不定藏着意想不到的灵感火花。下次遇到接不上茬的情况,不妨先当个有趣的倾听者,或许能收获全新的视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