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pān bù shàng
成语解释:不能同等与地位、名誉较自己高的人结交或攀亲
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你们钟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我们做买卖的,恐怕高攀不上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自谦
繁体字形:高攀不上
英文翻译:Not up to the top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攀:1.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树。攀着绳子往上爬。2.用手拉;抓住:攀折。攀缘。3.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攀龙附凤。攀上了一门好亲戚。4.设法接触;牵扯:攀谈。攀扯。攀供。你自己的事儿,别总攀着别人。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提到"高攀不上"这个成语,很多人会联想到婚恋市场里的门当户对。比如电视剧里常出现的桥段:普通家庭出身的男主角,面对上市公司千金时总被嘲讽"你这样的条件,高攀不上我们家"。但成语的实际应用场景远比这个更丰富。
工作中遇到这种情况吗?试想刚入职的小张想向行业大咖请教,却总在对方办公室门口徘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高攀不上"的心理?核心在于双方在资源、地位、经验等方面存在明显落差。就像站在山脚仰望峰顶的人,总感觉中间隔着云雾缭绕的峭壁。
有人问:这种心理完全是负面的吗?我倒觉得它像把双刃剑。认识差距能催人奋进,但若陷入自我矮化的怪圈,就可能错失机遇。记得刚做自媒体时,我也觉得某些百万粉博主"高攀不上",后来发现只要准备充分的价值提案,对方其实愿意平等交流。
社交场合里的典型案例更值得玩味。同学聚会时,混得风生水起的企业家被众人簇拥,而普通上班族端着酒杯踌躇不前。这时候的"高攀不上",往往掺杂着复杂的心理博弈。有趣的是,这种隔阂有时并非来自对方,而是源于自我预设的心理屏障。
如何打破这种困局?关键在于建立价值连接点。就像登山时寻找合适的落脚点,与其盯着垂直的崖壁发愁,不如横向寻找缓坡。我采访过从快递员转型为区域经理的案例,他通过持续精修物流管理知识,最终获得了与行业专家对话的入场券。
观察当下社会,"高攀不上"的现象正以新形态蔓延。知识付费领域尤为明显:标价9999元的私董会、限时开放的高端社群,都在制造新型门槛。但换个角度看,这种设置也在倒逼内容创作者提升干货密度,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知识服务市场的升级。
真正阻碍我们的,往往不是现实中的台阶,而是心里那堵看不见的墙。与其纠结够不着的高度,不如先把自己站成值得被看见的风景。当你在某个领域积累足够的专业势能,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对象,或许会主动递来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