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uī jǐ jí rén
成语解释: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成语出处: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推己及人
英文翻译:consider others in one's own place
推: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推己及人”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小李刚入职时总被同事批评“太较真”,后来他主动观察别人的沟通方式,发现大家更习惯用轻松的语气讨论问题。于是他试着调整自己的表达,果然团队合作顺畅多了。这种“先理解自己,再体谅他人”的行为,就是推己及人的生动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推己及人?比如在小区里,张阿姨习惯早上七点跳广场舞,而年轻人周末想补觉。如果双方都坚持“我的需求最重要”,矛盾必然激化。但张阿姨若想到“年轻人工作辛苦需要休息”,年轻人也理解“老年人需要锻炼身体”,大家商量着调整时间和音量,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生活中最需要推己及人的场景,恰恰是那些容易引发争执的时刻。比如网购退货时,买家觉得卖家故意拖延,卖家怀疑买家无理取闹。如果买家能想到“商家每天处理上百单可能有疏漏”,卖家也能体谅“顾客花钱买瑕疵品确实生气”,很多差评其实可以转化为互相理解的机会。我自己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主动给客服发条语音说明情况,对方立刻加急处理,还送了小礼品致歉。
推己及人是不是意味着要委屈自己?完全不是。就像教孩子分糖果,不是说必须让出所有糖果,而是引导他们思考:“如果你是他,拿到最小的糖会不会难过?”这种思维训练能培养共情能力,但同样要教会孩子合理表达需求。关键是在坚持原则和体谅他人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才是真正的情商。
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个智慧?新媒体小编小王曾被用户留言“排版太丑”气到失眠,后来他尝试站在读者角度重审内容:字体太小影响阅读?配色刺眼分散注意力?调整后点击率提升了30%。这让我想到,任何职业都需要这种“切换视角”的能力——医生问诊时想象患者的焦虑,教师讲课时考虑学生的认知节奏,产品经理设计功能时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
有人说现代社会人人追求个性,推己及人过时了。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越是强调个性化的领域,越需要这种能力。比如定制服装的设计师,既要展现客户独特的审美,又要考虑实际穿着场合;网红博主在输出观点时,既要保持个人风格,又要避免引发群体对立。所谓“和而不同”,本质上就是推己及人的高阶应用。
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有诀窍。下次遇到意见冲突时,不妨先做三件事:深呼吸十秒平复情绪,用“如果我是TA”开头重新梳理事件,最后问自己“怎么做能让双方都保留尊严”。这个方法帮我化解过多次家庭矛盾,比如理解父母催婚背后的孤独感,而不是简单归结为“老观念作祟”。
推己及人就像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不会消除所有摩擦,但能让碰撞变得温和而有建设性。当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感到孤独或疲惫时,或许可以试试这个古老的智慧:先照亮自己的内心,再温暖他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