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ū zhōng bào guó
成语解释: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
成语出处:《杨家将演义》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爱国
繁体字形:攄忠報國
英文翻译:Serve the country faithfully
摅:1.表示;发表:略摅己意。2.腾跃;奔腾。
忠:1.忠诚:忠心。忠言。效忠。2.姓。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什么是“摅忠报国”?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和“精忠报国”很像,都是形容一个人用全部忠诚和行动为国家奉献。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岳飞抗金故事,就是典型的“摅忠报国”案例——他明知前路艰险,依然选择用生命守护国土。这个成语的核心,到底是在讲“忠诚”还是“行动”?其实两者缺一不可。
举个现代例子吧。假设有个医生主动申请去偏远山区支援医疗,每天翻山越岭给村民看病。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里的人需要我,国家培养了我,这就是我的战场。”这种把职业使命和国家需求结合的选择,不就是“摅忠报国”的鲜活体现吗?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怎么实践这种精神?其实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疫情期间自愿加入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坚持为留守儿童补课的乡村教师,甚至认真缴税、遵守法规的普通公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国家的支持。忠诚不是口号,而是藏在日常的担当里。
我发现,当代年轻人对“报国”的理解正在变得更丰富。有个95后程序员朋友开发了无障碍软件,帮助视障人士上网。他说:“科技向善就是我的报国方式。”这种将专业技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新思路,或许正是传统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摅忠报国”不等于盲目服从。就像古代谏官冒死进谏,现代公民依法监督公共事务,都是在用负责任的态度推动国家进步。真正的忠诚,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和建设性行动的基础上。
不同时代对“报国”的要求在变,但内核始终未改。从戍边将士的钢枪到科研人员的显微镜,从外交官的文件包到外卖小哥的电动车,每个岗位都能成为奉献的舞台。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编织成同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