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shēn bào guó
成语解释: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成语出处: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殺身報國
英文翻译:die for the sake of the country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杀身报国”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它的核心其实是一种极致的奉献精神。举个例子:南宋名将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毅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最终选择以死明志。这种把国家大义看得比生命更重的选择,就是杀身报国的典型写照。
可能有人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舍命”的行为吗?其实成语的精神内核早已转化形式。比如边防战士在零下40度的哨所坚守岗位,医生穿着防护服连续36小时抢救新冠患者,这些看似没有“牺牲生命”的行动,本质上都是用个人安危换取群体安全的现代版奉献。
我发现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主动性”。就像消防员明知道火场危险仍逆行而上,这种选择不是被迫的牺牲,而是清醒的价值判断。去年郑州暴雨时,那个用树枝撑住漏电公交车的电工师傅,他未必想着要当英雄,但本能地选择了守护他人。
当代年轻人如何践行这种精神?有个大学生创业者的话给了我启发:“做芯片研发就像跑马拉松,可能耗尽青春也看不到成果,但总要有人当铺路石。”这种甘愿为行业进步当基石的坚持,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报国?
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不是鼓励无谓的牺牲,而是唤醒对崇高价值的认同。就像航天工程师反复测试一个零件到凌晨三点,外卖小哥暴雨中保护餐箱里的热饭,每个岗位上恪尽职守的普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延续着这份精神传承。